我们几个退休老人每次凑到一起的时候,总是谈今论古,没完没了。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共识:金井地区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如果搜集整理,编印成册,散发开去,对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可能有些裨益。而对我们的退休生活也会更充实一些。这个初步设想,很快得到原金井区委、区公所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指导,后又得到原金井、观佳、脱甲和双江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这样,经过几番酝酿,克服了许多困难,建立了编辑班子,拟定了编写计划,根据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原则,我们对编写此书有如下几点追求:
题材广泛。以金井为轴心,幅射整个东乡及毗连浏阳、平江的边缘,从现在上溯到民主革命或更长的时限,凡本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典型人物、重大事件、文化艺术、民风轶事等有一定积极意义者,除已载入史志者外,拾遗补缺,皆在收集之列。追求一个“广”字。
时代风貌。以现代的人和事为主体,去伪存真、褒贬得当,大是大非,毫不含糊。对历史,客观公正,不脱离时代背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使之古为今用。追求一个“新”字。
趣味浓郁。有的民间故事,情节奇离,虽杂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去粗取精,绝不流于庸俗低级。寓哲理于诙谐幽默之中,美谈于工余闲憩之时。或捧腹,或会心,高雅轻松。追求一个“奇’’字。
文雅可读。文中多处穿插诗句,并有专栏“诗词联曲”,文采斐然,都是脍炙人口的古今佳作。遇有经义典故,略加点评注释,使之通俗易懂。追求一个“雅”字。
我们还有几句自我解嘲的话。由于它是各方面的材料集成,内容似乎很“杂”,好象一个“大拼盘”。但这是必然的,只要它不远离主题,杂而有章,可能还是一个特点。“大拼盘”不是筵席上的佳肴吗?书中的文物事件,有的早已流传于世,与书中所述可能存在出入,特别是有些人物具有多面性,说法不一。我们虽尽力查证,但不能作历史定论,也不能负其文责,只能作“一家之言”,见仁见智,百家争鸣。
本书问世,多承有关领导的关怀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支持资助,以及老同志热心惠稿。长沙县委常委、副县长汤定一同志为本书作序、题词,谨此致谢。编者缺乏经验,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希指正。以后将不定期续编,敬希各界不吝惠稿。
一九九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