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长沙刘某68岁,其继母年70岁,刘当继母90岁的生母去世时,曾请姜济寰先生代作挽联吊唁外祖母。
姜济寰是民国成立后长沙第一任县长,为人博学多才,每有诗联创作,无不脍炙人口,为刘作联日:
不教孤子衣芦花,慈母心肠贤母训;
敬劝高堂收涕泪,七旬儿女九旬娘。
题材奇特,内容曲折复杂,作者运用了孔子的学生闵子骞的后母给他穿芦花衣服过冬的故事。同时,还抓住了他们之间的年龄特点,很轻松地就把问题交代得一清二楚,用典生动、贴切,语言纯朴感人。
姜济寰先生在任长沙县长期间,能注重对青年女子的文化教育,曾兼任自治女校校长,一次女学生在破除迷信的活动中,曾有多人在长沙市、县正街城隍庙捣毁神像,为庙里几十起摊贩以及过往行人数百人围攻。结果,有杨、李二生因伤势严重,当场死亡。政府学校为其举行追悼会,姜以县长兼校长的身份,作一首挽联日:
哀二生受金、木、水、火诸伤,戚戚予心,事后事前都有恨;
拼一死与怪、力、乱、神相斗,悠悠人口,真是真非总难分。
这一事件的发生,事前没有通过合理的组织;事后又未能惩办凶手,作为县长兼校长,是不能推卸责任的,但作者只抽象地提出内心戚戚有恨,同时对事故的性质,作者也借悠悠人口的说法不一,而认为难分是非,开脱了责任,抹杀真理,是一含含糊糊,圆圆滑滑,意味深长的作品。
(郑家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