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坤

    乡票,故名思义,就是农村中工商业者自行印制的一种货币。

    乡票的式样有三种:一是铜板印制,参照国票形式,横排套彩,一般长宽为13×6cm;二是石印版,竖排套红,一般长宽为18×8cm;三是手写加印章,一般长宽为20×9cm。不论那种式样,共同特点有五:①面值为壹角、贰角、伍角、壹元不等;②发行者的招牌,

有号、堂、局、记、庄、场、斋等。.如乾茂南货号、杨合益号、同仁美堂、亿泰斋;③住地名称,如金井市、蒲圹市、乌龟山、上沙田等;④编号,从1号至百号、千号;

⑤兑换日期,一般是一个月或三、五个月兑付(光洋);

⑥简要兑付说明,如合成十角,兑光洋一元。有的还有合缝钳印,以防伪造。纸质一般都是木造纸和夹贡纸。

    原金井集镇50多家工商业者,自行印制乡票的,有乾大、乾元、益大、美东、怀松、和记、邹大利、亿泰斋、王大丰、裕生福、田恒兴、董乾丰、王协太、仁寿堂、人和福、郝正雅、协裕长、余慕柏山庄、乾茂南货号等20余家,约占工商业者的40%。乡间村落也有发行乡票的,如:李吉福堂、李瑞福堂、李存仁堂、福星斋、黄五凤堂、余德怡堂、余德顺堂、喻荫德堂、德兴堂、云升记、昌盛染局、喻双桂堂、陈春魁堂等等。各家发行总额,一般在百元至千元之间,有的巨户就更多一些。

    乡票要在群众中取得信誉,主要表现在发行者资本多少,信誉高低。如果资本足,信誉好,流通就不阻滞,甚至到期无人求兑。久而久之,知名度高,流通范围就扩大,由附近乡间逐步延伸到外地,直至水渡河、苦竹坳、长沙等处。如果资本不足,信誉又不高,不但流通范围小,而且群众还拒绝收用。有的不放心,要在票子的反面批个“来手”,以防兑换不到之忧。

    乡票在流通中显示出五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是发行乡票有利可图。乡票的发行者,大部分是富户和工商业者,有一定经营资本,为扩大经营,获得高额利润。如金井街上亿泰斋自行印制乡票,到乡下农家收购生猪,运至长沙、武汉等地出售,购回民间生产,生活用品,待销售,兑回本票。

①从中节省大笔利息,(当时利率一般在25-50%)。②二是可获高额利润。因此,发行乡票,带有一种剥削性质。

    其次是解决银元的拆零和国币中的辅币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工商业者是角票的直接往来者。所以乡票面额,一般的是壹角、贰角、伍角、壹元诸多,偶有拾元、伍拾元、百元的面额,只是大款的临时手票,并不流通市场。

    三是携带方便。我国货币历来是铜质为主,到光绪年间出现银币,两者都十分笨重,携带很不方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流通领域的扩大,货币流通成为一大难题。所以乡票随着纸币的发展而产生,往返城乡,携带简便得很。

    四是保值较安全。民国时期社会动乱不安,通货膨涨,物价暴涨,币制虽由法币多次改为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等,也难于稳定币值,一日三变贬值率特别高。而乡票是按照银元比值,随时可换为银元,只要老板不倒闭,保值系数就较安全。在民间颇受欢迎。

    五是乡票便于清点保管。乡票是纸质,与硬币相比,清点过数快速准确,保管也容易。所以也获得民间欢迎。

    乡票致命的弱点,就是与发行者经营状况如何很有关系,如遇发行者经营亏本,濒临倒闭,那么此家的乡票就有落空的危险。原金井乾大,曾经历过一次倒闭的命运,所发出的乡票无法兑现,资不抵债,最后只好设席邀请乡绅和持有者,宣布破产,以每元兑付贰角了事。持有者面对现实,无处投诉,只好蚀本而告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