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舒家坳的拦路牌坊
孙格非
由金井至罗代的古道之间,有一舒家坳,因此处住一户姓舒名维岳的老夫妇,颇有家产而得名。舒老夫妇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舒静宜,长得非常娟秀,颇识诗书,年方二八,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配平江青田李长欣为妻,男女两方未谋一面。正当择吉于归时,忽报李长欣暴疾身亡。舒静宜闻此噩耗,因名节束缚,遂自缢而殉。当舒老夫妇哭得死去活来,邻里为之伤痛之时,忽有几个书生打扮的青年路过于此,问明原因,也都为之泪下。其中一人对舒老夫妇说:“你家出了这样一个贞烈女儿,是一件极光耀的事,你们要化悲哀为荣幸,很好地为她处理后事,等我此去路过长沙府时,言之府尹,要他上奏朝廷,请旨定度。”说罢,他们一行,从容向金井福临方向而去。事过时迁,舒家也就慢慢地将此事淡忘了。
半年以后,忽朝中敕令地方官吏来舒家坳为舒静宜建一座硕大的青石拦路牌坊。横眉上刻着御书“舒静宜贞烈坊”,下方立柱两边刻着御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上方立柱两边排刻御制悼诗一首,还恩一赐邮银一百两。诗云:
未亲夫面背夫亡,岂比寻常烈女行。
白发尚难全晚节,青春能不惜时光。
魂归天上乾坤朗,骨葬山中草木香。
朕泪怎能轻易洒,缘为千古振纲常。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当舒静宜缢死时,路过此地洒泪安慰的书生,即当朝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不但舒家感到殊荣,地方也不胜荣幸。
数百年来,舒家坳的拦路牌坊,经历沧桑世变,仍保持完好,真不知毒害多少妇女。这是封建社会提倡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剥夺妇女婚姻自由的历史见证。解放以后,这座牌坊连同它的封建礼教彻底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