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格非
解放前,年尾接年头的时候,我们这地方叫做过年,不叫过春节。过年,是一幕传统历史剧,一年上演一次,人人进入角色。有钱人是幕喜剧,穷人子是一幕悲剧。因为它是一年一度的总结阶段,也是辛勤劳动一年,集中搞点吃的穿的,准备新年期间,亲朋戚友过从往来,偷闲作乐,联系感情的大好时机。所有的经济往来,匠人零工手艺钱,赊欠的码头铺帐,过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开始收讨,这是一个习惯法定日期,出进要结算清楚。进钱的人和其他一些阔人,三五成群上街去打年货,穿的、吃的、用的、荤的、素的,以及小孩的玩具和鞭炮等等,一篮篮,一袋袋往家里搬,甚至还有用箩匡挑的。穷人家讨帐的人出出进进,一直到三十晚还有人打着灯笼火把(那时无手电)上门坐帐,闹得不可开交,还哪里有钱去买年货,甚至连过年饭谷都没有,靠亲戚和好心人送一两斤肉和斗把米过年,妻室儿女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吃喝玩乐,而自己却以茶代酒,以泪洗面。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现在还有不少老人是从这种生活中煎熬出来的,只是他们沉浸于现在的幸福生活中,不愿意作痛苦的回忆罢了。
年节象一根松紧带,它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短,凭各家各户的兴趣和经济条件所决定,并没有法定期限和明文规定。一般来说,从过小年到正月初五就算过完了,也可以拉长到满十二天,最长拉到元宵。风俗习惯,虽然城乡各异,地域有差,但金井地区基本差不多。
腊月二十四,灶王爷要上天会报人间善恶,一个星期不管事,三十日晚上又下地视事。它虽然职务不高,管辖不大,不是县官,却是“现管”,而且它是终身制,不搞换届选举,可以越级直达天庭,又不受任何干扰,所以人们特别是家庭主妇,要沐浴薰香,将厨房打
扫洗抹干净,在二十三晚上,点着锅灯,摆上丰盛的贡果,炳烛焚香,焚纸钱,放鞭炮,三拜九叩首,恭恭敬敬送它老人家上天,求它隐恶扬善;三十日晚上又以同样的礼节接它老人家下地降吉祥。
一些大富人家和商店老板,往往是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请塾师、长工、褓母、伙计吃团年饭,如果让你坐上席,那就是让你卷铺盖回家,明年另就高位,用现在的话讲,就叫“炒鱿鱼”。
各家所请的匠人,如果来年要斟换,只要你在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前将工钱送给他,就表示辞退,明年另请别人,他就没有意见。
人们最重视、最讲究的是三十日晚吃团年饭。它是家宴的最高水平,不但丰盛,而且庄重,禁忌也很多。宴席上的鱼,必须要大而完整,有头有尾,表示年年有余,余头余尾,只是象征性的一道菜,不能随便吃,有些人家还做了一只木鱼摆在桌上代替,妨人乱套。团年饭要全家的人到齐,才能开餐,如果有人在外工作,要等他们赶回,甚至要点灯开饭,那怕是才生的月毛毛,也要给摆上碗筷,由母亲抱着就餐,要按辈排班,对号入席,要注意不让小孩说不吉庆的话,特别不要哭脸。不论贫富,基本调子是和谐的,欢乐的,表现出家庭的温馨。人们传统的心态是:不管今年运气如何,总得欢欢喜喜过个年,以迎接明年的吉祥如意。
吃过团年饭以后,小孩子每人擎个尿泡灯笼,拿些散炮竹到外面去放,(那时没有烟花和冲天炮)青年人则到左邻右舍去串门,互相祝福,联系和交流感情,上了年纪的人,则陪着长辈围炉烤火话家常,总结过去,计划未来,这叫“守岁”。到了十二点,无论老小青壮,都要归家进行最后一个活动——“辞岁”。在堂屋里点起香花蜡烛,鸣鞭放炮按部就班地先拜天地,次拜祖宗,然后长辈站东,晚辈站西,次第跪拜,拜完以后,受拜者就向晚辈分压岁钱,这时是青壮年和小孩最活跃开心的时候。最后,放一卦长鞭,关好大门和所有对外的门,这叫做“封财门”。于是各人回房睡觉:“炮竹一声除旧”的活动,就此结束了。
一觉醒来,新年已和春姑娘联襟牵袂珊珊来到人间,各家各户忙着把大门敞开,鸣鞭放炮迎接新春,这叫做“出天心”,此时的当家人留心看彩头,如果有喜鹊飞来叫几声,有猫狗出现,这是好彩兆,因为喜鹊嘴甜,狗能看家防盗,猫能捕鼠保粮利物;如果看到了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这就时刻警惕出事,一年都忐不安,因为猫头鹰吃母是逆种。假如来了一个放财神的,不但欢天喜地把他奉若上亲一样接进来美美地招待一番,还要给个红包恭恭敬敬地将他送走。所以乖巧的送财神者,抓住人们这一心理,清早就起床,抢先跑大户,一个早晨能赚两担谷钱。“出天心”这一程序完成以后,紧接着就是贴春联,没有准备春联的人家,也要用张红纸条写上“迎春接福”或“春至福临”的吉祥语贴在大门槛上,这就叫做“桃符万户更新”,衾示旧岁晦气已除,新年万事大吉。这一天叫做“元旦”,即新年的头一天。与“迎春接福”联袂而来的就是“拜年”。看来拜年似乎很简单,其实却很有讲究法定语言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这是一个总原则,不能乱套。其次,还有一些仪注,给天地神明和长辈拜年,必须用跪拜大礼,是平班辈,则可互道恭喜祝福。初一吃过早饭先给天地祖宗家长拜过后,先到寺庙里去拜菩萨,次到伯叔家去拜长辈,这叫新年出行.初二这天,则带着妻室儿女到岳父母家去拜年,冬儿多的人家,先来后到,熙熙嚷嚷,门庭若市,非常热闹,儿女参半的人家,去的去,来的来,正副相抵,也够风光。如果只有男孩没有女孩的人家,那就只出不进,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看家老者,不无孤独之感。初三初四拜地方,那只是加快步伐走过场,只看如何多跑几家,意思意思,新春打照面,今后好见面。‘到了初五,虽然说“五终大似年”,可是过年的高峰期已过,上班的走了,各行各业已开工了,基本上已恢复了平日的正常秩序。十二天和十五元宵,虽然还在年节之内,如果不举行元宵龙灯会,也就风平浪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