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淼供稿 向允恭整理
上华村有户姓熊的人家,男的叫熊佳令,女的叫张爱枚,夫妻俩都年逾四十,两人勤劳俭朴,又和睦邻里。因此,人缘很好。膝下四个千金,个个长得俊美,读书成绩好,又都爱劳动,人见人夸。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大变样,爱姑娘一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大女初中毕业,学缝纫;二女三女读完初中,学理发;四女初中毕业伴在身边干农活,日子过得很甜美。唯独冒个男孩,使张爱枚心常不安。
还是早十多年前的一天,张爱枚回娘家姊妹姑嫂在一起闲聊,坳背一位老婆婆也来凑热闹,她见到张爱枚,便扯着张爱枚说:“爱姑娘!你的命真好呀!四个千金四朵花,真是‘生不愁做屋,死后有女哭’。我那家呢,男子汉满堂屋,泥工、木工、徒子、徒孙几大桌,起几间房,架几栋屋,自家有人,包打包唱。不由你不佩服。遗憾的是:老身我死后冒个闺女拍棺哭”。明白人一听就明白。她无非是夸耀自己崽多福气好,气气爱姑娘没有崽。张爱枚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她决心摆脱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束缚,一心把四个女儿调教好,建立一个“谁说有女不如男”的家庭。
转眼间,张爱枚的四个女儿都长大了。说来也真凑巧,1990年海南几家外资企业,到湖南招聘女工,三个女儿都有手艺又有文化,都被招聘到海南。从那时起,三个女儿月月寄钱回家,合起来一个月至少有千多元。
四女儿很爱劳动,人又长得漂亮,做介绍的几乎把门槛踩烂。张爱枚打定主意,要招个人品好,有一门好手艺的上门女婿。真是天从人愿,一个勤俭朴实,敬老爱幼的好男儿进了门。这青年家住平江老山冲,家里兄弟多,他满意张爱枚一家的为人,愿意做上门女婿,不久,张爱枚便为女儿女婿热热闹闹办了结婚酒,
张爱枚添了个有好手艺又勤快的好女婿,外面三个女儿又不断寄钱回家,于是去年(1996年)秋季,一幢三缝三层高的楼房,高高建起,里里外外装饰得十分豪华美观。在上华村一带,人见人羡。都说:“生女和生男一样强,张爱枚家便是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