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饶仲华同志亲身经历的故事

王恺元

    编者按:猩猩是一种最勇猛凶残的野兽,能与人共同生活,养育孩子,似乎有点荒诞不经。可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何况作者又是听到亲临其境的人所谈,故录之以飨读者。

    在我的老家檀山村韩家洞有同龄的邻居饶仲华同志。他一九五O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曾多次立功,在火线上入党,朝鲜停战后,他转业到甘肃省地质二队任队长。现已退休,定居甘肃玉门。每当他回乡探亲时,我总喜欢听他讲亲身经历的故事。如沙场英勇杀敌,人迹罕至的荒漠中令人心惊胆怕的猩猩和狼群……而使我至今难忘的是他亲自口述的一位女地质队员的故事。

    六十年代初的某一天晚上,地质二队的全体同志开了一个特殊的欢迎会。其中一对青年好象新婚夫妇,他们腼腆的面容中带有几分隐思,原来是该队的一位女地质队员李××遇难脱险归来,他的丈夫赵××和同志们,为她绝处逢生,重新归队而庆幸;特此开了一个欢迎会。事情是这样的:

    地质队员们长期在祈连山,戈壁滩一带夙兴夜寐,冒着风沙不辞辛劳地为祖国探找宝藏,赵李小俩口同在一队工作。一天小李和一分队的队员们到祈连山去执行任务。下午天色突然阴暗,北风大作,飞沙走石。队长立即招呼同志们赶紧集中归队。同志们互相传呼,集中在一个山窝里,清点人数,不见小李。这时天色越来越昏暗,飞沙夹着雪花,扑面打来,真令人难受,好在队员习以为常,毫不在意。队长又命令大家再去寻找,但仍一无所获。于是队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冒着风雪回队了。领导得知这一情况,组织多次寻找小李下落,可仍无影无踪。时间一天天过去,但同志们对小李的惦念,未曾淡忘。

    春去秋来,一晃两年过了。一次一分队在执行任务时路过一山崖,见下面有个岩洞,好奇的队员们走近一看,见岩洞门被一块巨石挡着,里面隐约有人语声。他们对着洞里喊话:“里面有人吗?……”俄而见—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女人怯生生地瞟了他们一眼,却没有吱声。

队员们立刻意识到可能是小李,就连声喊:“李××!……那女人痴呆的眼神中露出无可奈何的苦楚。

紧接着又喊道:“我们是地质队的,你是李××吗?可把我们急坏了,你能出来吗?”

她摇摇头,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能出来,出来了也难逃脱,它就会回的,你们走吧!”

这时,队员们瞅见她那草窝里有个小毛孩在动,口里还哼哼唧唧,那女人一面忙上去亲他,一面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和我们示意。才知她真的是小李,是被一只猩猩掳去,做了“压寨夫人”,竟生了个小孩。

她也逐渐近于野性,人的思维和记忆,退化了很多。洞内还放着些包米、豆子等食物。她说,猩猩每天出去找食物时,总得将巨石把门堵上,以防不测。队员们初步了解个中情况后,约定第二天开车子来接她回去。

    队员们归队后,立即将这喜出望外的消息报告领导。经合计按既定的时间,挑选几名精干队员和小赵开了一辆工具车来到了山崖前,队员们远望洞口仍是挡着的,肯定猩猩不在洞里,便立即跑过去,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洞口的巨石搬开,还没有等小李反应过来,就七手八脚地把小李抬上了车,马哒一响,驱车便走。

    刚走不到半里路时,只听见后面传来了嗷嗷的叫声。小李蓦地站起来朝叫声的方向望去。意欲跳车,同志们一把按住她,才避免险情的出现。

原来嗷嗷直叫的是那头猩猩,手里还抱着个毛孩。小李呆若木鸡,泪水刷刷直流。

车子加速,那猩猩见赶不上车,便狂吼一声,将毛孩撕成两边,它自己也倒在地上。小李见状,也发出撕肝裂肺的惨叫。由于救人心切,未来得及将毛孩抱上车,造成这幕惨痛的悲剧。

经同志们百般抚慰才把她哄到队里。小赵面对如此现实,苦涩心情可想而知,但更多的是同情。他热情地掺扶着小李,关切地说:“小李子,我是赵××,你记得吗?”她瞪着发直的眼睛望着他,好久,好久,没有反应。同志们热情地给她洗澡换衣,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休养几个月后,神智才逐步恢复。

领导征得他们的同意,开了这个欢迎会,象举行婚礼一样,祝贺他们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