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萱

刘彬(1911年-1966年)是我祖母的姨侄,我和他在湖南大学同学四年,他寒暑假常住在我家。解放后他来长沙,必来看我,我去北京,也一定要去拜访他,对他的情况当然很熟悉,我叫他端叔。他是湖南省长沙县金井谈经屋场人。本姓郑,因参加革命,姊弟三人,皆改姓刘。他原名郑克权,其姊刘英,我叫她毛姑,原名郑杰,与张闻天结婚,张在“文革”中,含冤死于无锡。刘英还健在,现为中共十五大党代表,住北京三里河;其妹刘新,原名郑新,我叫她新姑,与廖汉生结婚,今均健在,住北京。

    刘彬于一九三六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教育系。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国民党推行“不抵抗主义”,外敌因而日益深入,此时爱国人士相与参加中国共产党。刘彬的胞姊刘英,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刘彬受刘英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他在学校时,就组织了湖南大学教育学会,开展培植青年,启发民智研究工作,并编辑了一些教育丛刊和抗日救亡小说剧本,发表在当时湖南大学期刊等刊物上。

    刘彬毕业后,去抗州虎林中学教书,不久回湘,任教于醴陵乡村师范。在醴陵时,他和一些进步人士,开展救亡运动,因此引起国民党和当地驻军注意,学校被迫解聘刘彬和一些进步老师,刘彬因此失业回长沙。

    当时,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已胜利到达了陕北,其姊和姊丈张闻天、已到了延安。刘彬毅然于一九兰七年冬,不顾艰难险阻,奔赴延安。刘彬到延安后,进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马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组织部,担任干事,一九三九年春调为刘少奇同志的秘书。旋随刘少奇同志到华中敌后开展革命根据地工作。一九四O年冬,刘彬就任苏北盐阜地区(包括盐城、阜宁、淮安、阜东、淮东、盐东、建阳等县)的县、区党委书记:在华东局领导下,主持开辟和建设盐阜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一九四O年十月,八路军、新四军在盐城会师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这里的人民生活穷困,而敌情又十分复杂,敌、顽、匪反革命势力,盘根错节。在党中央华中局的领导下,刘彬与区党委委员曹获秋、喻萍等同志,在广阔的抗日根据地阵地上,胜利地进行了镇压土匪和地主武装力量;发动群众向地主借粮借枪,动员农民减租减息,组织农民成立农民自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发展党员建立支部,改组旧乡政府,组织统一战线等项工作。一九四一年七月,经受了日寇第一次大扫荡的考验,把盐阜地区建成为华中敌后一个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刘彬在盐阜地区,无论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培训干部或建立民族统一战线,都亲自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坚持原则,恪守中央政府政策。又能平易近人,实事求是,与人坦诚相待。因之深受干部爱戴,在一九四一年底,由刘彬主持召开的盐阜区参议会在盐阜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上,起了决定性作用,受到中共中央华中局和陈毅同志的赞扬。许多开明人士团结在统一战线旗帜下,风雨同舟一直战斗到解放以后。

刘彬对干部善于团结培养,用人唯贤。一九四三年,盐阜地区进行整风审干工作,受到康生的所谓“抢救失足者”极左路线影响,发生了一些偏差。刘彬亲自主持整风审干工作,很快纠正了这一偏差,使整风运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九四三年夏,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盐阜区和淮海区党委合并,成立苏北区党委,黄克诚同志任党委书记,刘彬任宣传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彬调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政委,率部随三师师长黄克诚开赴东北。解放战争时,他任吉林省委副书记,中央西满分局民运部副部长,哈尔滨市委常委兼民运部长,对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全国解放后,刘彬调至北京,在外交部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一九五一年六月,又调工业战线任钢铁工业局局长,冶金部部长助理,旋升冶金部副部长、党委委员,兼国家科委冶金组组长,为我国冶金工业和冶金科技队伍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刘彬参加冶金工业的领导工作十五年,正是冶金生产数量和品种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无到有的十五年;六十年代由于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封锁技术,使我国冶金工业面临严重困难。党中央要求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喷气式飞机所需要的各种高级金属材料,建立起自己的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和难溶合金。委派刘彬带领技术干部,主管这项工程,刘彬在没有图纸,没有足够技术设备的困难条件下,苦战几年,基本上使原子弹及其他国防尖端武器所需金属材料很快生产出来,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巨大成绩的取得,有刘彬的一份功劳。

    刘彬继续在包钢建立了包钢研究所,在洛阳建立了耐火材料研究所,使科研与生产直接挂钩。在这些建设过程中,刘彬亲自勘察地基审查方案,调配科技人员,出力不少。

    刘彬以一个学教育学的人,经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已成为一个冶金事业专家。他非常爱护知识分子,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从而使这支科研队伍发挥了作用。他每次南来或我到北京拜访他时,总嘱我要相信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我记得一九六三年见他时,我说:“端叔,您放心‘,解放后,我四个儿子,三个参军,至今一个也未复员。”他说:“那太好了。”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是冶金部第一个被揪出的“走资派”,受到残酷的批斗,于是年八月含冤逝世。

  一九七五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冶金部为刘彬举行骨灰安葬仪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彬冤案得到彻底平反,在追悼会上,对刘彬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并称他为优秀党员,好干部,是冶金工业战线的一位好领导。

    作者简介:长沙市八中退休教师

    摘自1989年《长沙县文史资料》第七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