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名果

  金井镇沙田村樟树脚里的郑守谦(1891-1969),名家作,字啬园。郑家七代世医。他们从医沿袭之久、人数之多(其家族有十人从医),堪称湖南中医界世传之最,其世传不仅医术颇有造诣,且在社会上享有地位。

    郑守谦的祖传医术,可追溯到其六世祖郑仁轩,于清朝康熙时从医,伯祖父郑恪慎任咸丰朝庭御医。其父郑修成(1869-1927),又名郑业居,别号“湘东医隐”),于1924年曾任长沙明道中医学校校长兼教员,著有《金匮正读》、《伤寒易知录》、《内经金匮方法简编》等著作。郑守谦从医,除有得天独厚的中医世家的良好学习环境外,自学刻苦亦为其成才之道。他12岁即自务气功,及壮,便侍父教学和应诊。守谦从医律己,有座右铭记载云:“医家治病,要实事求是,严肃负责,把中医三件法宝——病(问病)、脉(辨证)、药(处方)全部掌握,还要同情病人,讲究医德。”他并自定医戒十条:一戒自满;二戒偏执;三戒饰非;四戒嫉妒;.五戒欺狂;六戒好奇;七戒轻妄;八戒贪功;九戒顺俗作解;十戒弃贱畏难。在当时医家能有此自识,堪称医德高尚

    郑守谦长于妇科,主要著作为《妇科疾患节录》、《内科杂病综合》、《药性类纂》。解放前,他在长沙市登隆街开一诊所。据记载,郑对一苏姓少妇因口角而郁怒至经血淋沥不止,多方求治无效,经他诊断为崩漏症,立法热疏肝,佐以凉血止血,处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药服三剂痊愈。在当时医疗水平比较落后的年代.一诊即愈,可谓医术之高明。1955年郑守谦奉调北中医研究院西宛医院任妇科主任。    .

    郑守谦不仅医术高明,且为发展中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30年在长沙市“中医研究会”担任主讲;1934年后,在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任教务主任兼教师;1950年任长沙市中医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沙市中医学会主任;长沙市中医药工会主席;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市人民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为团结中医,推动中医事业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