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祖权
昔日金井地区的农民革命运动轰动一时,是与当时的领导人——“三三”分不开的,这“三三”指的是(三个金井人)杨立三、余考三、李峻三(山)。[罗老师补充:杨立三和余考三都住在金井集镇附近,李峻三是脱甲那边的负责人,还有一个吴文炳,是双江那边的负责人。]
李峻山,(1874-1953年)有时写成李峻三,脱甲桥人,家境贫寒,少时学裁缝,那时没缝纫机,凭他的双手苦练,穿针走线,操得一手好技艺,远近闻名。革命的浪潮波及金井地带,他敏锐地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毅然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始,杨立三分配他组织工会活动,负责发动那些做沿门手艺的工人。
1927年,他任尊阳都忠信二团农会会长,由于他正直无私,加上能说善道,深受群众欢迎。
1930年,铲共义勇队兴起,镇压农民革命,农运只好转入秘密活动。当年七月,由于王某告发,反动派立意要拘捕李峻山。人民群众中有人闻风,先到李家报讯,要他暂时避开,免遭横祸,李不以为然,大声道:“我为民众利益而劳碌奔波,难道有罪!”
第二天铲共义勇队收买了农会中的郑××,带路去李家拘捕,李一眼见到郑××,怒从心上起,指着郑的鼻子大骂叛逆,郑××为了向铲共义勇队邀功,竟举起梭标,刺李峻山的手脚,刺得李一身血污,衣裤全部变为红色,惨不忍睹。而李峻山面不改色,对着郑××仍骂不绝口,解送县衙后被判处极刑。
后经族人李碧清(省参议员)出面周旋,改判为长期监禁。从此李峻山身居牢狱。
西安事变后,经多方努力,才保释出狱。
为生活计,由友人引荐在长沙市织机街一家缝纫店干活糊口,先后两年,多方寻找,未恢复与组织的联系。遂辞工回乡,把乌龟山龙王殿作为栖身之所,披上袈裟,表面上不问政治,满口慈悲济世,苦海渡人,内心却念念不忘自己的党组织。
1949年,全国解放,叛徒郑××诚惶诚恐,如坐针毡,备上礼物和40块银洋的红包到李峻山面前请罪。进门相见,纳头便拜,磕了个响头……。李峻山抑住愤怒,斥郑××为小人之见,眼光短浅,不但礼物未收,在清匪反霸运动中,也未给郑××加罪。
1950年,杨立三回家探亲,两人相见,悲喜交集,热泪盈眶。李峻山已七十六岁高龄,不便外出工作,经报请政府安排其生活,欢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