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长存九畹香
王 沛
烈士宋大兴,字恒庆,1889年(清光绪15年)已丑岁七月二十二日出生在长沙县尊阳都范林桥陈家坝一个贫苦的农家。上有兄姐,排行第三,青年时随父兄当佃户种田作土,为谋生计又拜师学鼓乐、遇上红白喜事挣点钱养家糊口。他从小饱受艰辛苦楚,生性助弱抑强。当农民运动兴起时,他受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杨立三等人的影响,积极投身和组织农民运动。 1926年春,我地建立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在范林桥街上的茶庄召开,宋恒庆被推举为农民协会主席。农协会员们领系红巾,高呼“打土豪分田地”等口号,四处张贴“禁烟、禁赌、禁迷信”等布告,宣传革命思想,使我地的农民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国民党反动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许多志士仁人被抓被杀,党组织遭到重破坏,只能转入地下活动,刚刚兴起的农民运动也随之进入低潮。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在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税”的思想指引下,新成立的中共尊阳都党支部重新组织农民运动。1930年春,高桥、范林地区的农民赤卫队在王家祠堂宣告成立,宋恒庆被推选为赤卫队大队长。有了农民的武装,打击土豪劣绅,镇压恶霸地主和减租减息的斗争又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农民赤卫队的活动沉重打击了反动地主阶级和封建势力,国民党反动当局视赤卫队为眼中钉、肉中刺。以金鼎、梁振球为首的尊阳、清泰、淳化、锦锈四都镇的铲共义勇队,对农民赤卫队实行疯狂的镇压;到处一派“白色恐怖”。
为保存革命的种子和力量,一部分赤卫队武装随杨立三等转移到平江、浏阳进行武装斗争,宋恒庆留在当地继续坚持地下活动。
1930年9月初9(重阳节)上午,宋恒庆在范林桥街上某铺里呷酒,忽然来了四个穿便衣的陌生人,其中一人问老板:“请问老板看见宋恒庆吗?”
老板见是几个外地人,好象身上有枪,知道不妙,连忙高声回答:“你是问宋恒庆吧,咯几天没看见他!”
宋恒庆一听,晓得是清乡队的,与敌人狭路相逢,敌众我寡,不能硬拼。便急忙出门大步流星往大河边走,凭借自己一身好水性,纵身跳入上半河水中。
据当时的目击者——现已86岁高龄的范文超老人回忆:宋恒庆游到河中间时,好象腿脚转筋,体力明显不支,奋力游到对岸沙滩上时站都难站起来。而那四个人果然是金鼎手下的清乡队员,其中有一个认出宋恒庆,他们跟在后面追,一见宋下河,也相继跳入水中。随即在沙滩上将跑不动的宋恒庆抓了起来。在押着他往回走的渡船上,宋趁敌人不留神的机会,机警地将口袋中几张湿纸条揉烂丢到河里了。
清乡队将宋恒庆关押在堡家楼,几次严刑拷问也一无所获,家人和当地群众设法托人担保也未能奏效。敌人脑羞成怒,于农历九月十二日上午将宋恒庆同志枪杀在陶公冲口上的一丘泥豆子田中。
临刑前,宋毫无惧色,执意要了两碗谷酒一饮而尽,刽子手心虚不敢正视,罪恶的子弹从英雄的颈后穿喉破人中而过,时年42岁。后由其胞兄宋月泉及亲属收殓安葬于范林桥南冲大坡里。
宋恒庆中年丧妻,仅有一女,曾将兄长之次子德申过继为嗣,烈士就义时,继子才九岁。解放后,宋德申曾任过联组长和农业社主任,一直享受国家民政部的烈士抚恤待遇,现已76岁,身体硬朗,老伴健在,膝下有儿子三个,孙辈六人,其二子现任范林村党支部书记。
岁月沧桑,星移斗转,民登衽席,大可慰烈士在天之灵。正是:
头颅换取五星灿,
浩气长存九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