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家杰
谈起长平公路,金井一带的居民,恐怕都能讲出一大套。它是我国南北国道很重要的一段啦;它是长、平、浏、湘阴等县的交通纽带啦;没有它,金井镇不会像这样繁荣,人民生活不会这么富裕啦,等等,这些都是事实。长平公路的沦桑历史,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太多。
现就个人所知,谈谈往事,也许能引起乡亲们的遐想。
长平公路大约是在1932年前后开工,开工初期,迷信很多,特别是修公路桥,乡里人传说:“桥是用人的魂魄扛起的。”据说有人专门“喊桥”,谁答应了,谁的魂魄就被封埋在桥基下,永远扛桥。因此,在修金井车站附近易家祠堂前面的三座连拱桥时,家里人晚上把我们这群小孩锁在房子里,不让出去,更不让随便答应别人的呼唤,为的是怕把魂魄摄去。今天想起,实在可笑。
说实话,当时作为湖南重点交通建设的这段公路,质量的确很高。路面整齐坚固,桥梁材料全是高标号水泥、坚石、刷沥青的好材料。每隔十华里左右,就建有一座整洁的正规道棚,住着养路班负责养护。公路两旁密植着油桐树,作为养路班收入。金井车站,更是建得像模像样。修路时,地皮是作了价的,可是隔十多年才发下来,物价暴涨,车票一元八角银元,相当一担稻谷,普通百姓谁能坐得起。绝大多数人还是靠独轮车或两条腿去长沙、平江。
抗战初期交辎学校迁来金井,长平公路沿线及金井老街,繁荣了好一阵。武汉沦陷以后,逐年衰落。抗日期间,公路上成群的难民,还有从前线退下的伤兵,来不及收容,无法忍受饥寒,只得打扰沿路百姓,公路两侧居民,搬家逃走。当地政府没办法,只好煮上稀饭动员我们小学生,抬着去搞救济。难民和伤兵,对孩子们倒还客气,只是因为饥饿,一桶稀饭,一下就被抢光,粥少僧多,难以济事。
为了阻止日军重武器运动,政府动员老百姓,破坏长平公路,在公路上挖大坑。日军没办法,只好从汨罗、经脱甲桥、金井一线农田中开车前进,长平公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日本投降后,公路基本恢复,但路况大不如前。
1949年夏,解放军进军长沙,长平公路上,运输车辆,一辆接一辆,晚上车灯光绵延数十里,那种景观,实在让人欣喜激动。长平公路啊,你多灾多难的过去,让人心碎,今天,你在四化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老百姓从心底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