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奇
现在的金井镇,辖撤区并乡建镇前的金井、脱甲和观佳三个乡,这之前分别是三个公社0 1972年以前,我在金井公社的时候,和饶中林同志负责接待工作。光阴荏苒,已历二十五个春秋,追忆当时情景,犹历历如昨。
五十年代末,省外事办确定金井人民公社为远郊对外开放单位,接待外宾参观访问。
从1959年起,陆续开始对外接待工作。先后接待的外宾有外交部组织的外交使团80多人,港澳台同胞26人,日本青少年游泳访华团、巴西、坦桑尼亚、菲律宾、智利、阿根廷、英国、瑞士、朝鲜、苏联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外宾。参观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现场参观访问,了解中国农村的变化;我们利用“走进来”的机会,向外国客人宣传中国的大好形势和变化。
确定了以下几个主要参观点:
工业点:金井纸厂、金井茶场规模生产;
农业自然条件的改变:金井水库的综合利用;
医疗卫生点:金井地区医院、卫生院;
商业点:金井供销社,粮站大米饲料加工;
生产队:石碧湖、星晓园、咀上屋、峡山口等。主要是看社员生活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包括集体养猪、社员家庭副业和社员的衣食住行等内容。
外宾参观访问,一般是按以下的程序进行的:上午:听介绍、参观。下午:座谈。座谈的内容大体是客方提出一些课题交流意见。这其中有学习革命经验的,有提出问题进行探讨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居多),也有的是有意找岔子、挑矛盾、怀有敌意的。
我们接待外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介绍情况做到“实过其言”,绝不“言过其实”,留有余地;凡是确定的开放单位,外宾接触的人和环境允许拍照,以礼相待, 互相尊重。如当时全国开展学习毛主席语录高潮,但我们与外宾交谈时一般不引用毛主席语录,更没有向毛主席敬礼等形式出现。我们坚持了这些接待原则,接待工作未出现过错误,获得很好的反映,促进了友谊。除接待外宾外,还接待过一些来金井的首长:
1958年10月29日,国务院邓子恢副总理来金井视察。(接待负责人:易益)
1958年11月,中央军委第一参谋部副部长吴彪在公社礼堂(万寿宫)作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并去双江乡跃进村老家看望姑母。(接待负责人易益和跃进村的干部和群众。)
1959年8月,李贞将军(女)来金井六一幼儿园视 察 。)
1960年,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正和干部杨珠来金井调查,为中央起草农村政策“六十条”作准备。住皂角塘。(熟悉人饶运生)
1960年,《红旗》杂志编委黎澍来金井体验生活,住六天。
1962年10月,中央冶金部副部长刘彬回乡视察,并在老家谈家屋场、夏家冲一带拍照、走访、座谈。这是他解放后第二次回乡。11月,原外交部长张闻天和夫人刘瑛到金井视察。(我和吴仲凯接待)
中央气象局长饶鑫两次回双江乡石湾村老家探望。(罗远凡熟悉)
我在1972年以前在金井公社负责接待工作的概况如上所述。73年我调双江公社工作,这以后的接待:工作就由饶中林同志负主要责任了。
(编者按:这是一篇资料性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金井地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方面。时过境迁,弥为可贵,特此刊载。)
我是1956-1964年期金井区委书记罗淑平后人,想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纪念外公100周年,如有外公相关记忆,不胜感激…
好的,我会留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