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坤鳌,摘自金井漫话

    解放前某年,湖北大闹水灾,成群结队的灾民往南逃荒。逃难队伍中有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姑娘,来到金井地区杨元甫先生执教的私塾里。这姑娘非常羡慕同龄人的幸福学习生活,哀叹己的苦难遭遇,不禁感慨系之,写了一首诗以抒怀:

    荆沙愁客楚南过,

    水漫堤残奈若何?

    垸内田园皆浊水,   

    村中房舍尽洪波。

    沿门乞食推恩少,

    掩面含羞忍辱多。

    几度欲归归不得,

    夕阳西下泪滂沱。    

她走出校门,洽与元甫先生迎面相遇,杨先生问其原因,她如实以告。

杨先生说:“你打算去哪里呢?”
她说:“投河只用三尺水,免得含羞一世愁。”
杨先生连忙劝慰她:“万万不可轻生,天无绝人之路呀!”
观其人,赏其诗,也不禁悲从中来,想起自己怀才不遇,潦倒穷儒,只得以教书糊口;眼前这姑娘颇有资质,不幸洪水为灾,逃荒异地,沿门乞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因之顿生怜悯之心,一番好言劝慰之后,掏出身上仅有的四块光洋,要她给父母暂时糊口,把这个姑娘留在私塾里读书,伙食、零用、衣衫都归杨先生负担。

半年以后,洪水退了,姑娘也回去了。不到三个月,姑娘带着深情厚礼,专程来酬谢了杨元甫先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