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坤才,摘自 金井漫话
双节桥,静卧于双江乡团山村铁象坡生产组境内两条小河的汇合处。全部花冈石结构。一磴两孔,桥长一丈六尺,宽四尺余。磴侧嵌有一方青石碑,碑文记述了建桥的“巅末”:建桥人,居此桥的下首,他的祖母汤氏27岁丧夫,79岁去世,守节52年。其母19岁丧夫,建桥时55岁,已守节36年,无疑也会是守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守节者,丈夫死后永不出嫁之谓也。婆媳二人先后丧夫,双双守节故曰“双节”。因为还没有受到朝廷的褒奖,所以自己建造一座石桥来“以垂不朽”。兹录石碑全文于下,以为佐证。
“桥以济人,胡为以节名也?然而,望夫名石,坠泪名碑,自古有之,今以节名桥,何不可者。予长兄光轩二十五岁卒,嫂汤氏时年二十有七岁。后抚次侄为嗣,号后升,十八岁又卒,侄媳年甫十九。戊申岁,以侄孙锡国为继,今年十五。念祖母守节五十余年,寿七十九而逝;母亦守节三十余年,时年五十五岁,未获旌表,因于本屋门上首建立石桥,以垂不朽。功竣问名于予,予日,祖母暨母两代孀居,节坚松柏,汝既念之,名日“双节”可也。并纪巅末勒石桥侧而为之序。
邑痒生开晓金门氏撰。
咸丰十一年辛酉岁季秋月谷旦立。”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广大妇女设下了各种礼教束缚。一册《女儿经》,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行为各个方面的桎梏,守节是其中最残酷的一条,妇女要恪尊三从四德”,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好女不嫁二夫”等等。如果丧夫再嫁,是属于违反礼教的行为,是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舆论的抨击的。妇女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呜呼!青春丧失,原已不幸,还要在凄苦的岁月中 熬尽漫漫的一生,个中酸楚,其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