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瑞明,摘自《金井漫话》
清光绪末期到民国初年,原清泰都的麻石源(现白沙乡桃源村),有个侯满,自幼父母双亡,加之处于穷山沟,没法活命,只得流落外地,过着求乞生活。
后来,进人一大富人家做长工。由于侯满殷勤,主人间常教他识几个字。日复一日,侯满可念出《三字经》了。

侯满年近花甲,体力衰退;没法再做长工,只得回到老家。
麻石源山冲纵横十余里,两百多人口无一所学堂,地方上的人见侯满公学得点写算,就请他当先生,办一堂学,筹助点柴米油盐红茴丝给他,作为报酬。

侯满公当先生了,天天为孩子们点书,打大字圈,十分尽责。孔夫子牌位旁,侯满先生还用《三字经》中的句子“勤有功,戏无益”和“少不学,老何为”编写成对联,鞭策孩子们上进。
侯满先生教书收入寥寥,老来衣食难保,但他矢志不渝,坚持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为麻石源山冲孩子们开了眼睛,至今为人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