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朴门农艺],寻找农村生态恢复途径,了解如何种无公害庄稼

permaculture /永续种植。国内大概是依据台湾的翻译,奇怪地翻译成朴门。虽然简洁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懂,所以我还是直译为永续种植。

第一部分:关于朴门农艺的基本概念

permaculture 是国外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种生态规划理念,起源于澳大利亚。perma- 这个单词前缀表示永续、持续的意思,-culture 是和种植有关的一系列单词的后缀。合在一起就是永续种植,意思是可以持续下去的非短期行为的科学种植方式。

1 可持续性

湖南前几年出现过有毒稻米的严重问题,包括我们金井镇在内的很多农村都只能撂荒三年排毒,政府补贴钱给农民。什么毒?土地里面的重金属元素,来自农药的毒,比如砷。这种种植方式就是不可持续的。

不可持续不仅仅体现在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方面,也体现为效率低下。

相当多的城市居民老家都在农村,每次回家都会带一些土菜回城,这些有机蔬菜需要耗费老人大量时间和精力:除草、锄地、打虫、泼粪、浇水。。。这样低效率的方式迟早也是维持不下去的。

2 提高效率,减少人力付出

有没有可能让普通农民都能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让自家的稻田、菜地和果园从此不再需要化肥农药,也能保证比较好的收成呢?其实是有的,国外就有这样的家庭农场。只是我们国家的农田土地不是私有的,没有恒产就没有恒心,而投资建设这样的有机农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多年以后才能收回成本,所以具有远见的家庭农场主在中国极少。

3. 立体农场

虽然土地不可能自己私有,但如果是一个微型农场,纯粹出于公益和学习的心态,投入和成本尽量降低,则具备可实行性。

这个微型有机农场就是一个立体生态农场,围起来,里面分割成几块,放养鸡鸭,有小鱼池,池边种有机蔬菜、水果等,让鸡粪鸭粪给蔬菜果树施肥,鸡鸭和青蛙、瓢虫、蜘蛛控制害虫,让蚯蚓帮你翻地,鸡和一些特意选择的强势而有益的爬地植物负责除草(比如红薯地里杂草就没多少机会见到阳光),旁边种上一些速生灌木,负责从地底下将养分带上地表,再种一些豆类、黄花菜等负责从空气中固氮。。。基本上人可以一劳永逸。

permaculture /朴门理念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种菜、种庄稼、种花,也可以指导我们规划农场、建房。

4. SWALE 蓄水沟

首先我们来说说 swale 这个元素,在英文里有几个意思:沼泽、低洼地,在这里是指蓄水沟。如果您打算建农场的土地,比如说一片山林,或者梯田,或者一个小山丘,那么相关专家会建议我们在山顶、山腰和山脚分别修建三条左右的蓄水沟,将雨水截流下来,渗透进土地里,然后通过沟底缓慢释放水分。有条件的话,比如说您的农场足够大,最好还挖一个两个蓄水池塘,可以养鱼养虾养鸭,让这个农庄的生态更多样化因而也更稳定。而且蓄水沟储存不下的水可以在这个池塘里保存下来。

听上去很有道理,不难理解,但实际上我们往四周看看,很少有农民会将水沟修在山腰和山顶上。有人说那是因为不划算,那我们再看看哪户人家会在自家的菜地里或者院子里人为挖一个小池子用来收集雨水。没有,因为觉得没什么用,平白无故占地方,又不能养鱼,还担心孩子会掉进去。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改变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的青年,社团成员,想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设计心中的理想农庄,必须做好准备左岭游蛇们会纷纷爬过来看笑话。。。这是 expected。

举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黄土高原上的情况,水土流失很严重,无数当地人和专家奋斗了几十年都没有解决办法,似乎没有人尝试在高原黄土坡上修建蓄水沟拦住雨水。有机构请来了澳大利亚的专家帮助一个西北山村恢复环境,这个叫做GEOFF LAWTON的专家先是让他们“在山顶上带一个帽子,山腰上系上带子,山脚下穿上鞋子”,意思是山顶山腰和山脚分别筑坝挖塘收集珍贵的雨水,这个没问题,农民们都积极响应。因为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没人领头具体去做。可是接下来LAWTON 教授让他们退耕还林的时候乡亲们很多都不愿意了:“种树?我们的孩子将来吃什么?去吃树吗?”可见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是要打破人们头脑中的错误成见,即使这些成见是如此不合时宜和错误明显。现在在农村花时间去种粮食种菜或者栽树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农民,要请这些人来按照我们新一代的方法种地将会很有挑战性。

不过不用担心,我们的微型农场项目将建设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不用管其他人的意见。

蓄水沟拦住雨水的目的是在水沟两侧培成养一个能够水土保持、植物茂盛的生态小环境,让这片土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和弥补以往错误的耕种方式带来的消极后果。这些植物能够保住更多水分,让绿色朝远处延伸。这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改变环境的策略,是可以持续的。
收回目光,来看看我们的农庄应该怎么布置,包括花园、菜园、小池塘。按照LAWTON修复黄土高坡同样的思路:我的农庄需要有一种机制让富余的雨水留在果树和蔬菜以及鲜花身旁并缓慢释放,同时又不会将植物的根淹在水里无法呼吸。

从菜地里扯出来的杂草可以扔到菜地旁边的蓄水沟 swale 里,也可以在里面扔一些树枝树干,或者不容易腐坏的植物树干。这样的水体环境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让更多的养分随着水渗入到地层里去滋润周围的植物,比堆肥要省事很多。

我家屋前屋后还有不少花坛,夏天浇水是一个负担,好在我事先在花坛的土里埋了一些废弃的铁桶和塑料瓶子等,负责收集雨水储存起来。

规划蓄水沟

  1. 首先,蓄水沟是用来蓄水的,所以要尽量沿着山顶和山腰的地形地势来修建,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2. 第二,水沟里的水满了自然会溢出,如果让水自然溢出,可能会将水沟冲出一条大沟而且越来越大,所以这个溢出口需要人为设计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有一定的宽度保证水溢出来时比较缓慢,而且溢出口底下不能是泥土而应该是混凝土,不让土被洗掉,上面压上一些大石头,成为一个自然漂亮的潺潺流水意境。
  3. 第三,蓄水沟应该是多层次的,从多个水平位拦截。
  4. 第四,swale 也包含小水池和池塘这些起同样作用的元素,养几只鸭子,种些莲藕,不仅仅是为了意境和景观,也是让农庄的元素更加多元和平衡。

那如何确保蓄水沟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呢?我们有很多透明软管,灌上水,从两端水位高低来检查水平度。这种软管很有用,它们负责将珍贵的水源送到最需要的点,是科学农场必用的材料,还有小水泵,鱼菜共生系统的核心之一就是水泵。

从海绵城市到公园规划,到庭院设计
海绵城市的目的是让雨水斗渗透进土地,补充城市的地下水,不管是大的区域如城市、流域,还是小环境如农庄、花园、公园或者庭院,都应该想办法让雨水渗透到地底下,而不是全部采用硬化地面。我们旅馆的院子里就坚持不听本地人的意见,没有硬化,而是铺上碎石,这样做成本还低一些。一般的家用车停在这样的碎石地面上完全没问题。农民因为每天和泥土打交道,潜意识里只看到稀缺的硬化地面的好处,而忽略了其坏处,比如夏天会很热,我们的同学们要将这一点作为自己社会实践的目标之一,就是用自己设计的微型农庄的成功来改变农村这些过时的思路。

水系统管理 WATER SYSTEM MANAGEMENT

不管是对于农业,还是人类文明,水资源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元素。这是一张很重要的朴门理念指导的水系统管理示意图。其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云南哈尼族种梯田水稻的理念来管理我们的农业和整个生态系统。这和海绵城市的基本原理差不多,就是让雨水尽可能在土地上多停留一些时间,让水渗透到地下,滋润下游一层层的庄稼、树木、花草、以及牛羊。按照这个理念,我们的一些林场或者花卉苗木场应该尽可能多在地势高处挖一些蓄水沟或者池塘。有了地下水的长期滋润,下面的树木花木都会更加健康。
上面提到的朴门设计首先要看大局,有时候指的是阳光日照,在水系统管理方面指的就是地势,要先看地势最高的地方在哪里,低一些的地势是怎样走的一条等高线。蓄水沟应该沿着这些等高线来开挖,这个好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地势本来比较平缓,可能肉眼不一定看得准。何况地下可能是岩石,走势和表面的情况可能并不吻合。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地上长的植物来判断。地下有水的地方植物会比较茂盛,而且会生长柳树和苔藓等更需要水的植物。

在金井这样的山区地势变化大,比较容易判断合适的蓄水沟、蓄水池的地点。主要是需要有这样的理念。

5 地面覆盖护根材料(mulch)

mulch 在发达国家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词汇,因为到处都在使用,可惜在汉语中没有合适的直接对应的词汇,我只好硬着头皮翻译成地面覆盖护根材料这种生硬的短语。中国人不太重视这种种植所需要的材料,虽然农民也用,但是不多,也不是每个季节都用。

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mulch 在美国等木材丰富的国家主要是粉碎成块状的废木头和树皮,一般大小在3-6公分左右,覆盖在花园的土壤上,植物与植物之间,其作用是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杂草的生长(杂草种子落到mulch上很难生根发芽,因为不能直接接触到土壤),保护土壤。关于这个我以后会单独再解释。

我们建房子有废旧建筑木料,都放到花坛里,菜地里,或者铺到屋顶花园上,成为mulch。这些有机覆盖材料下的土大多数时候都是湿润的,温度比较稳定,蚯蚓很喜欢呆在下面,花和菜都长得很好,甚至虫子也少一些。即使很久不上去浇水也没事。

6. 爬地植物

在permaculture 永续种植系统规划的农场里,一般都有一些爬地植物是专门用来遮住裸露的地表的,往往是比较皮实容易成活枝叶繁茂的藤类,比如说红薯。这种强悍的植物不仅仅减少水分蒸发,也用来战胜杂草,不让它们过分发展。秋天不需要将红薯都挖出来,就让它们在地下过冬好了。

7. 替代性除草专家

万年青不是爬地植物,但同样强悍容易成活,而且漂亮。我们计划在农场里大量种植这种植物,让它们来抵御杂草的肆虐。虽然鸡鸭不能吃万年青,但是可以给鸡鸭在夏天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而且这种稳定的环境里会长很多虫子,成为鸡鸭的天然饲料。

8 分区

一个小农场必须将高大的果树等种在北边,不能让它们挡住南边来的阳光,同时这些高大乔木最好能挡住一些北风,保护南边的蔬菜、鲜花和果树。农场的入口处种植的应该是最需要关照的蔬菜和植物,那些最容易长虫、生病的的。

9 生物多样性

菜园周围如果有散养的鸡,可以吃掉很多害虫,杂草基本上不能生长;有些具有强烈气味的植物比如大蒜和葱等具有驱赶害虫的作用;土壤里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程度是保证植物健康的关键之关键,是否需要打虫基本上取决于它。有水池就可以吸引来青蛙,而青蛙可以捉虫子。

—–
相关链接
豆瓣
wikepedia
优酷上介绍的一个依据这个理念规划的庄园

10 碳元素循环

permaculture 这个单词是一个合成词,由permanent 和 -culture 这个后缀构成,这个词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澳大利亚一位植物学家创造,由于当地很干旱、缺水,所以这个朴门理论最早是教农场主如何通过在山腰修建一圈圈的水渠蓄水,在山脚修建水塘,让水渗入地下而不是流掉,我们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规划理念就是从朴门理论来的;后来加入这个研究课题的科学家和教授们又不断提出了新的技术,其中很重要的是对碳元素如何循环使用的课题,这些科学家打理的农场中从来不施化肥,他们通过种植一部分深根灌木,将地底下的营养元素包括碳带到地表,然后砍掉这些灌木的枝丫堆肥,成为菜园和果园的有机肥;另外,还种植一部分具有固氮本领的植物,从空气中获取养分,一起放在堆肥箱里,成为黑色的有机肥。

这些农场主们也不打农药,他们将不同的植物,包括不同蔬菜、果树种在一起,果树下养鸡鸭,就和大自然一样,鸡鸭会吃掉很多菜地边和果树下的害虫,有不少蔬菜和树是天生不怕害虫的,比如大蒜、香樟、葱等,只要品种足够多,搭配合理,基本上不打农药也不需要担心病虫害。久而久之,这块土地里的微生物会越来越多,自己的抵抗力会越来越强,最终会百毒不侵。

这是一个将鲜花和蔬菜种在一起,让土地上形成多元化的例子,同时这块地上盖了枯草树叶作为保护层,不让霜冻对土地里的微生物形成太大的伤害。保护土地里的微生物群落是种植技术的核心。

第二部分 传统种植方式中的错误观念

很多老人在毒辣辣的日头下还在除草锄地,虽然用心,但其实完全不需要那么做也可以种出很高产而且健康的蔬菜,只是要打破他们大脑中几十年的固有思维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我来跟你说说,保证你也会大吃一惊,原来我们这么多年以来都做错了!

第一个错误就是:地不要挖也不要锄更好!

这个可能绝大多数人听到都会无法置信。且听我说原因。

在我们现代人出现之前,在农业出现前有人锄地挖地吗?没有。那时候的土地不肥沃吗?粮食蔬菜在那个时候都很低产吗?不见得吧。为什么现代人要锄地挖地呢?可以增加产量。在古代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我们并不那么饥饿,没菜吃也不会出大问题,现在重要的是能不能吃上放心菜的问题,产量倒是其次,所以我们应该适当转换一下种菜种庄稼的思路。

  1. 不锄地不挖地,那地不会变得板结了?不会。拿原始森林来说,你觉得森林里的地很板结吗?那里没人锄地吧?好吧,你觉得原始森林太遥远,那就看看自家周围,翻开一块大石头,一般来说很容易发现蚯蚓的踪迹,大石头下的土壤是很松的,湿润,可能还有蚯蚓拖进去的枯树叶什么的。这下面是谁弄松软的呢?蚯蚓。还有其他的节肢动物、各种大大小小的虫子。所以,不锄地也不挖地并不会导致地变得板结。实际上,很多农田变得板结反倒是因为机械耕作的破坏行为。你觉得你妈妈的锄头抵得过无数蚯蚓的劳作吗?
  2. 不挖地,我怎么施肥?堆在上面吗?肥料不应该放在土里,埋在植物的根系下面才有效吗?如果是有机肥,堆在表土上面就可以了,不要以为这些肥料会永远留在表土上,时间久了这些养分还是会渗透到土里去的。有无数的细菌、虫子、菌类会来做这个搬运工,不用担心。如果一定要用化肥,那你挖一条浅沟,撒进去,盖点土就够了,没必要挥汗如雨挖地,除非你首要目标是减肥。当然不是说将肥料埋进图层深处没有用。而是说现在农村没有劳动力了,可以节省那份力气了。
  3. 不将地翻过来,我怎么除草? — 我们不除草!你没听错。我们不除草,或者说不用你的方法来野蛮除草。你觉得你除得掉吗?一年到头在挖地除草不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吗?不除草不是说草有用,实际上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除草。其实有些方式我们都知道的,比如说在菜地里盖上塑料薄膜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防止杂草的方式,只是稍微成本高一些而已,大多数爷爷奶奶都不想这样做。办法其实还有很多,做子女的稍微花点心思就可以帮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很多忙。和塑料薄膜类似的手段就是在菜地上覆盖一层其他有机物,比如稻草、谷壳、秸秆、树皮、报纸、纸箱等等,将这些包围在蔬菜周围,就可以让土地不直接晒太阳,很多杂草就长不出来,即使长出来了也可能是黄黄瘦瘦的,容易清理。这样做还可以让土地变得凉爽舒适,地里的所有生物包括蚯蚓还有植物根系都会更健康有活力。你说除草费时费力,还是去废品站买些旧报纸,在菜地上盖一层更费力?在打米厂买一麻袋谷壳只要两块钱,如果你买十袋,才20块钱,可以帮父母节省多少精力!如果有树皮木屑,效果更好,因为本身可以慢慢被菌类转化为很好的有机肥,比报纸更持久,更省事。在国外,他们的木柴厂会将边角余料粉碎成手指大小的碎木块,卖给老百姓种花种菜,他们将这个产品叫做MULTCH,意思是种植覆盖物。

第二个错误 不要打虫

  1. 菜园有虫子?别急,等等,让蜘蛛、鸟、青蛙、瓢虫来帮你灭害,不要急着打农药。吃掉一点就算了吧,总比让你家孩子吃有农药残留的菜好。另外,尽量多种一点不会长虫的蔬菜吧,有很多是不会长虫的:南瓜、黄瓜、藠头、大蒜、冬瓜、丝瓜、黄花菜、马铃薯、红薯。。。其他的也多少想种点?可以,将这些不长虫的菜和会长虫的蔬菜尽量夹杂在一起,因为有些蔬菜不怕虫是因为可以散发一种除虫的气味,比如大蒜。其实即使不打农药,很少会出现菜园里颗粒无收的情况的。早晚那些益虫会帮你灭掉害虫,不要急。
  2. 可能不打虫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护菜地里的益虫,包括地下的各种各样的细菌、蚯蚓、微生物等,可能菌类也会被杀虫剂伤害。要知道一块菜地是否健康长寿关键就是地下的这些生命,就是它们将植物不能吸收的材料分解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养分,将土地钻得透气,它们分泌的液体会将土地粘接成植物根系最喜欢的颗粒状。植物也是很喜欢也需要这些微生物和蚯蚓的,它们的根系会分泌出一种甜味液体,吸引微生物到它们脚下,帮它们的忙。有了这些小东西的帮助,植物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也会强一些,否则茎叶病怏怏的,营养不平衡,自然更容易被病虫害侵扰。植物也是生命,甚至有些还有感知能力。你动不动就用有毒的农药去对它,它能长好吗?没有任何一种作物或者植物喜欢农药。


解释如何堆肥,一般有三个组成:园土、青草、枯草枯树枝。每样三分之一。不要有油腻的剩菜。这些必须倒入到大鱼池里去。没有园土也不要紧。堆起来后浇水,然后盖上塑料布保持湿润。如果是比较大堆,每隔两个礼拜翻一次。

第三个错误 不要按照传统方式施肥

  1. 要不要施肥?随便!建议不施肥,除非施肥很容易很轻松。如果你爷爷奶奶要从化粪池挑尿桶去泼菜,最好这个危险的动作就免了。粪水并不是唯一的肥料,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比如堆肥。可以在房前屋后准备几个地方来堆肥,不要有水淹的泥土地上,最好就在菜园附近。将杂草、厨房菜叶水果皮、树枝、枯树叶、废纸箱、泥土一层层堆在一起,盖上深色塑料薄膜,过几个月时间这些东西就会变成黑色的肥沃的有机园土。如果你家附近有没什么利用价值的空闲地块,比如水塘边,可以考虑栽一些速生灌木或者树,比如槐树柳树等,经常可以砍掉这些树的树枝来堆肥,这个不费事。速生树和灌木可以将大地的养分从深层带出来,滋养菜园的表层土。有些植物虽然看上去也是砍掉又很快长出来,但可能属于草类,根系虽然不能深入地底下将碳元素等带到土壤表层,不过也可以用来堆肥,只是水分比较多,变成堆肥就没多少料了,不如灌木和树枝等。
  2. 顺便说说我们老一辈人脑海中的一个普遍的错误观念,很多年轻一辈人也犯这个错误。就是以为化粪池里的粪水不及粪渣有肥效。其实错误,化粪池充分化开的粪水不再有臭味才是好肥料。这就是为什么比较正规的化粪池都有三级,保证充分化成肥水的那部分才会被拿去浇菜。
  3.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不施肥土地会越来越贫瘠。这其实也是习惯思维方式作怪。我们身后的大山里有谁去施肥吗?亿万年过去了,也没见土地就很贫瘠对不对?实际上有些养分除了可以从土层深处带上来,还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比如豆子就可以从空气中捕获氮,这个我们都学过?豆子不是唯一具备根瘤的植物,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那些具备这种能力的植物种一点在菜园里,就可以节省买氮肥的钱。

第三部分 完整的朴门系统

来看看完整的朴门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包含哪些内容和原则:

  1. OBSERVE & INTERACT 观察 与 互动
  2. CATCH & STORE ENERGY 捕捉并储存能量(有点意思了?)
  3. OBTAIN A YIELD 收获
  4. APPLY SELF-REGULATION AND ACCEPT FEEDBACK 自我规范,并接受反馈
  5. USE AND VALUE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SERVICES 使用并珍惜可循环使用的资源和服务
  6. PRODUCE NO WASTE 不产生废料
  7. DESIGN FROM PATTERNS TO DETAILS 设计先从大局着手,再关注细节
  8. INTEGRATE RATHER THAN SEGRATE 尽量整合,不要分散 [注意后面这个单词是作者生造的词,SE的前缀来自于SEPARATE 分散。在英语里,如果一个生造词很容易理解,是可以接受的。 ]
  9. USE SMALL AND SLOW SOLUTIONS 尽量采用小幅度的、缓慢的解决方案。这句话有些拗口,其实中文这样说更好:不要大刀阔斧来人为改造环境,尽量不去动你的土地,让自然来帮你的土地疗伤。
  10. USE AND VALUE DIVERSITY 尽可能做到多样化 [一块庄稼地里尽可能多一些作物和植物种类会更让土地健康。]
  11. USE EDGES AND VALUE THE MARGINAL 珍惜那些微弱的不起眼的元素
  12. CREATIVELY USE AND RESPOND TO CHANGE 对于变化要有创造性地去利用并作出反应

第四部分 永续文化 PERMANENT CULTURE

七十年代在干旱澳大利亚出现的这个词汇 PERMACULTURE 是表示 PERMANENT AGRICULTURE,就是永续农业种植的意思,后来人们开始将这个理念用来指导如何拯救人类文化,因此有人开始将这个单词表示 PERMANENT CULTURE,就是永续文化的意思。很有道理。

Permaculture is a design science. It’s a system that supplies all the needs of humanity – all the basic needs and all the intricate needs – in a way that also benefits the environment”
朴门是一门设计科学。它是一个能给人类提供全部需求的系统,包括所有基本需求,以及复杂需求。同时还能有益于我们的环境。
– 澳大利亚 Geoff Lawton 教授 [当今朴门理念的全球领军人物] 看你能听懂多少这段教授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注意有澳洲口音哦。点击这里

不要以为朴门只是针对菜园和庄稼地的学科,实际上中东和中国的干旱省市都请这位教授去指导过如何恢复植被,让黄土高坡变成绿色果园。如果有可能,你搜索一下这位教授的名字,可能能够找到一部纪录片,记录北方某省黄土高坡的植被恢复过程。我看到的是英语的,美国人制作的,不知道国内能不能看到。
“You can solve all the world’s problems in a garden”
在园子里,全球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 Geoff Lawto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