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健庄,摘自《金井漫话》
我的青年时期有八年(1938-1946)是在金井街上度过的。1944年,我和金井傅家屋场的王富华女士结婚,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相敬如宾,情深义重,相依为命五十多年如一日。不幸老妻于八九年身患不治之症,经多年医治无效,于1996年10月5日去世。
富华在患病期间,不是为自己重病担忧,而是事事为我日后生活着想。她多次嘱咐我,走后要我一定再找一个老伴,以免晚年孤寂,并对儿子媳妇做思想工作,叫他(她)们支持,还委托我义妹和表侄女届时为我物色人选,我的亲友无不为她这种异乎寻常的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已七十四岁,已无续弦之意,但故妻对我无私的情爱和她博大的襟怀,使我铭刻五内,哀思倍增。我对她的怀念可能是绵绵无尽期了。
我在怀念老伴的日日夜夜里,一首广为流传的名联,使我有了更深层的领悟,是一位妻子去世前的自挽: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他年弦续房中,休向生妻谈死妇;
子依严父悲哉,小孩儿终当有母,异日承欢膝下,须知继母即亲娘。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据我观察,夫妻离异率有所上升。离异的原因固然很多,在夫妻关系的天平上,金钱重于感情,可能是离异的症结所在。
这首挽联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她既鼓励丈夫再娶,又叮嘱子女尊重继母,没有半点嫉妒和偏见,并对她走后家庭的未来,勾划出一幅美满幸福的图景,充满着真挚的寄托和信赖,这是多么博大开阔的心胸!这说明夫妻至爱深情发展到极点时就会升华到无我无私的崇高境界。
伟哉!夫妻之间的无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