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几个月前偶然在油管上听到《人生海海》这部陌生的有声小说,被一下子击中灵魂深处的一个痛点之后,我每次看到油管上的这四个小说标题都有一种害怕被电击的感觉,以前还从来没有一部小说让我有这种感受。在这之前,好像只有《白鹿原》让我震撼过,不过这是两种不同的感觉,白鹿原仿佛让我脚下的土地抖了一下,而《人生海海》则是让我的心痛了好长一阵。
好些天我自己也很纳闷,光是小说的故事本身肯定不至于让我这么神经质,后来我想,之所以那天晚上彻夜难眠,其实是因为故事里的一些角色身上有我自己心酸的影子,从他们这两个完全不同年代的南方农村中年人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这不安分的孤独人生之另一种无奈的可能性。
准确地说,小说中有两个角色让我感到作为生在农村的异类怎么也挣脱不掉的人生无力感。

在《人生海海》里,心最痛的,一辈子活得最累的不是“我”,不是”少校”,不是“爷爷”,不是“林阿姨”,而应该是“父亲”。这个人物在小说里算是一个站在暗处的配角,不像写爷爷一样正面去写他。他是“我”的父亲,但对“我”似乎并没有那种父亲对幼小儿子常见的温情和关爱,从头到脚都是冷冰冰的;他同时也是“爷爷”的唯一儿子,但从小说一开始就在吵。
“父亲”对老婆,对一个女儿三个儿子的感情,似乎都是淡漠的,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少校” – 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但是这个好朋友却是一个可以飞上天的角色,而自己却是一事无成,被很多人看不起的小农民。这样的人可以想象在一个小地方活得有多寂寞,多累。
父亲是小说里一个挺重要的角色,麦家对他惜墨如金似乎是有意为之,也许小说出了第二部,会多交代一些这个人的内心。
现实生活中,麦家的父亲脾气性格不好,很暴躁,让儿子从童年开始就伤透了心,儿子一直到父亲八十岁都没有原谅这个做爹的,最后父亲老年痴呆症去世,父子俩也没有和解。父亲去世后,麦家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在国际上也有影响力的中国顶尖小说家,三年都没有写任何作品,大概是在努力从父亲的阴影中走出来。他花了五年时间写《人生海海》,其实是在疗愈自己的童年,在与故乡对他曾经带来的伤害和解 – 这是他自己说的。
为什么我说小说里的父亲心最痛呢?我还是先不说我的猜测,等以后小说出了第二部,看看我猜得对不对吧。

除了上面这两个角色 – 两个生长在南方农村的中年农民,麦家自己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南方山村的中年小说家,他身上的一些敏感和抑郁的气质也让我紧张,因为这种气质在我自己身上也能找到。
他从小就是一个很沉默而孤僻的孩子,即使在《人生海海》发表之后,五十多岁的他在观众面前也不像莫言等作家那样放松。不过我被小说打动时并不知道麦家与父亲的感情纠葛,我真是被文字的那种气质打动。香港的马家辉作为一个同时代的作家,和麦家在一次文化对谈时,好几次说到麦家的文字显示他是一个受过伤的男人,我猜,只有同样敏感的个性,才能感受到文字里轻描淡写的伤痛!

小说中还有一个角色打动了我,就是主角上校。倒不是因为他的侠肝义胆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更不是因为他对林阿姨的那种并不深刻的爱情故事,而是他那么一个可爱又可敬的灵魂,一个救人无数技艺精湛的医生,却要费大半辈子的力气去隐藏自己肚子上去不掉的一个耻辱,乃至最后被那个荒唐而耻辱的年代彻底踩在烂泥巴里,他最后的反抗竟然是由一个巨人塌缩成一个懵懂的儿童。其实在另外一种文化背景下,他肚子上的那个耻辱的刺青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战功坦坦荡荡向世人展示,但在他生活的那个疯狂的年代,不可能。
这世上,不能够坦坦荡荡地做自己的人,何止少校一个?无数公民沦为人不人鬼不鬼地行走在世间的,又何止是那个年代?
越是有个性的人,越遮掩不住满身才华,但有个性的人,又往往第一个被人生的大海里突然出现的一个浪头掀翻。

小说中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婚姻或者爱情都不是正面的,或者正常的,比如少校是在发疯的情况下与林阿姨成的亲,林阿姨嫁给他只是为了照顾这个变成了儿童的英雄;“我”的第一个爱人怀孕七个月就摔死在了异国他乡 – 这段爱情刻骨铭心但却非常短命;“我”的父亲母亲之间似乎根本没什么爱情,作家从来没有用文字描述过他们两口子之间的感情,连吵架都没有;“我”和第二任妻子在异国他乡结婚,但她似乎只是第一任死去妻子的替代品。
与其说麦家是在通过这些缺胳膊少腿的爱情写那几个时代的荒唐和无奈,还不如说麦家对于爱情是没有自信的。
那些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往往是在感情方面还没有受过打击的年轻人,或者一辈子比较顺利的中年人。

同样是写中国近代历史百年风云,麦家在这方面并不算最出色,莫言等一批年龄比他更大的作家在这方面都很厉害,《白鹿原》《丰乳肥臀》等小说表现出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比《人生海海》更令人印象深刻。要说故事性,严歌苓的小说都很不错,总是角度新颖。但是要说到刻画人性、描写人心,不管是《白鹿原》还是《丰乳肥臀》或者严歌苓小说里的某个角色,在我眼里都不如麦家的这部《人生海海》 – 只是我个人的口味。
他说准备写人生三部曲的,这是第一部,但是后来有些犹豫,因为第一部的成功让他有些出乎意料,这样第二部第三部就不容易续了。也许正是因为这只是第一部,里面有不少暗藏着的洪流只是虚虚实实地一笔带过,尤其是围绕在父亲母亲身上的一些谜团,这些暗流也算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特点,同样打动我的地方之一。
最后,呼吁大家尊重作家的版权。
今天在手机上偶然看到一个读者对麦家的《人生海海》所写的读后感,决定去搜一下,没想到网上竟然有免费的小说电子版本,还排在bing.com 搜索结果的第一位(我不用百度搜索的)。这是一本刚出版两三年的小说,怎么会有网站这样公开侵犯作者的版权?而bing.com这样的属于微软公司的正经搜索引擎还支持这种侵权行为?
难道是这些网站都给出版社付了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