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学堂现在的招生对象是厌学孩子,以前也考虑过主要招收那些想出国留学的少年,所以写过下面这篇文章。
假设有一个快16岁的少年来我们山水学堂读书,而且他是在国外读了4年中学回国的,我们会如何培养他呢?补充细节:他喜欢打篮球,但是身高不够成为职业运动员,英语口语和听力还可以,但是阅读写作能力不够。
从家长提供的简单几句话可以猜测,这是个比较擅长具象思维的孩子,动手能力强过抽象思维能力,这样的孩子一般喜欢运动,阅读和写作差一点,是因为思维不容易集中,尤其不擅长抽象思维能力,所以记不住单词。口语和听力是在日常生活中零零碎碎累积的技能,所以没关系。
这样的个性是发散性思维,所以需要从事变化比较大,每天有新事物出现的职业。所以 –
近期目标:考虑体育记者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一般不需要很好的文字功底,主要是需要对体育有热情,行动迅速。
中期目标:大致确定40岁之前的职业方向,也许是一名体育记者,也许是一位篮球俱乐部的老板,也许是篮球教练,或者体育自媒体人。准备必要的技能、人生智慧和思维模式。
远期目标: 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且被身边的人尊重。 成为一个能够传承人类文明的地球公民。
假如少年认可将来去做一名体育记者的职业规划,那在山水学堂读书期间,就需要对目标大学选择、时间管理能力、英文水平、体育术语等提前熟悉,并且针对这个未来职业开展一些训练,包括去采访一些当地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堂同学们来策划一些乡村体育运动、大型户外运动等等。我相信,有了这些活动策划经验,少年会对未来更有主见,对自己更有自信心。
英语读写能力
想要出国留学,这个少年的英语读写能力看样子需要提升,对他这样特别喜欢篮球的孩子,读书大概不是一件很轻松并且开心的事情,可能平时也不太喜欢阅读的,如上面所分析的,这个少年属于比较好动的,具象思维为主的人格。我们的传统学校比较适合抽象思维的人,而不是具象思维为主的学生。
很多家长和孩子把不喜欢读书归结为懒,这给他们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大多数中国家长都不喜欢阅读,难道都是懒吗?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是靠认知和理性能够控制的,有些人天生不适合学校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氛围,他们需要在实践中去学习,自己去观察总结。
达成共识之后,我会和少年坐下来一起想办法,如何在自己不太喜欢阅读,或者只喜欢阅读休闲书籍的情况下,开始阅读和写作一些比较严肃和深刻的内容。
这种性格的少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还是能够坚持很长时间不分心的。
把那些最重要的每日必修课和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捆绑在一起,只要完成了一个学习任务,就可以畅快地去打球或者玩耍。这是一个很传统而简单的策略。既然奖品这么诱人,一般来说少年会很努力地去写好日记文章,认真查资料,翻译成英语,交给我修改完善,完成任务,再去尽情打球。久而久之,这两件事就会成为自发行动,因为不需要老师家长来提醒,少年也不会觉得很烦。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他们会毁掉一个人,也可以救一个人。
少年如果还喜欢玩别的,比如手机游戏,或者打其他球类,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而不是强行加以禁止。不管多麻烦的情况,都给少年一个选择权。
数学成绩和社会活动实践
已经在西方国家读完了10年级的中国少年,在数学方面估计不需要很担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应该一个学期就可以突破,达到高中毕业生要求的水平,因为这个学期不需要学其他科目。而社会实践方面更不用担心,我们几乎每个礼拜都会有相关的活动安排,到时候会有老师专门负责收集相关视频照片。
SAT考试
假设孩子准备参加目标国家的高中毕业考试,比如美国的SAT,一年后就可以争取考一次,如果考得不好,两年后正式去考。
雅思考试
正常情况下一年后这个少年就可以考雅思,成绩达到6分,两年后再考一次,争取达到7分。
少年努力,而且师生合作愉快的话,一年后也许就可以提前高中毕业,去读国外大学。
文化冲突
因为少年接受了四年的西方教育,肯定不适应国内体制内学校,在一个没那么多意识灌输和政治宣传的学堂里,他将适应得更好。我们山水学堂本来就是鼓励学生们尽早结识不同年龄层的国外网友,向他们学习,少年在学堂不会觉得再一次和习惯的文化脱钩。
另外,我们每天早晚会安排外教与学生视频沟通,有些中西文化冲突方面的事情可以和外教说,把不快当成玩笑和人生故事的积累,今后需要写作的时候,比如雅思考试时,这样的素材会让人耳目一新。
协助老师教英语口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个英语口语好的学生可以当助教,可以带领其他学生打篮球,而其他学生估计也有各自的厉害之处,可以教其他人,我们想让所有人都成为学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