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碧君

据金井郑氏族谱记载,从明朝中期起,郑氏家族在金井一带是望族,到清朝中期有四十八栋大屋之说。他们田土紧靠脱甲河一带,每到汛期,田土大半被淹,有时颗粒无收。他们不解的是,同样一个地区,金井河两岸被淹的少。于是请了无数个风水先生探讨研究,风水先生一致说金井河发源地来自长沙浏阳搭界龙头尖,到了两河交汇处是龙尾摆水,挡住了脱甲河水汇入金井河。而要破解只能暗自设防自保(龙行水力大),在两河交汇处脱甲河往上走九十九丈建一桥拦住,请两尊石牛镇守桥头吸干洪水。

当时以郑子珍为首的族长召集郑氏成员商讨,同意这个说法,也考虑方便百姓过河做了善事。如是郑氏家族损资建了石桥,请石匠雕凿两头栩栩如生静卧的一对公母牛,取名花桥。在花桥竣工之日,举行祭祀桥神盛典。方园几十里百姓不约而同前来观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现把民间流传祭祀桥神祭文抄录如下:维公元一六四八看,岁次辛丑,八月丁末,初八丁己时,乙已时。郑氏族长领郑氏成员,男女老幼于花桥河畔虔备清香,斋贡酒猪,不腆之仪,谨祭于花桥桥神之前曰:洪水肆虐,淹我田庄,风水探究,拦河设阻,神牛虎距,止水不扬,历经一载,大桥建成,东观旭日,听九溪晨钟,西看夕阳,闻南阳暮鼓,两庙神圣,佑桥吉祥,洪水再袭,固若金汤,淹不过坎,保我田庄,诚心拜竭,上善毋忘,尚飨。

其中有郑氏家族学子作诗一首,勒石铭碑立于桥中央。
金井花桥看石牛,郑家竖名留千秋。
微风拂拂毛不动,细雨霏霏汗长流。
水草堆山难启口,牧童用力不回头。
农夫挥鞭催不起,天地围栏永不收。

因敬告天神,受日月之精华,享天地间灵气,几百年后,石牛成精,时常在田里偷吃禾苗,更甚者,猪牛羊过桥,停滞不前,任你鞭打,都不过去。石牛在当地百姓中,逐步失去了敬意之情,怨恨颇多。有好事者,邀了几人把石牛角嘴打断了,从此以后,再也无此类现象发生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