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乡村旅馆

从英国、法国到美国,我在不同的乡村旅馆里住过。每个旅馆都给予客人独一无二的体验,比城市里的大酒店更让人难以忘怀。

温莎: THE OLD FARMHOUSE 古老的英国乡村旅馆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在英国伦敦附近的温莎郡长大的,有一次在英国见面,带我回老家祭奠刚去世的兄长和母亲。我们住在村子里一个十六世纪建的老房子改成的乡村旅馆里。当时只有我们这一对客人。

这可能是我有幸住过的最古老的房子了。你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概念,仿佛一眨眼来到了古人生活的世界。从右边这张照片你直觉得很美,有味道。进去就不同了,脚下的木楼板每一步踩上去都在作响,提醒你到了一个没有混凝土没有瓷砖没有电的时代。上楼梯的时候我很担心窄窄的木楼梯会突然断裂倒塌,几百年前的木头能不能承受我们这些营养丰富的现代人体重再加上手上提的几十斤的行李箱。

客厅那个古老的壁炉还在,没有生火。主人委托一位老太太管理这个乡村旅馆。这个时候老太太也不在,整个房子就我们俩,所以生火可能不安全,毕竟整个房子是木头的。好在有暖气,否则室内和室外一样湿漉漉的感觉不会太好。

这是我住的卧房。墙上的木头都是老房子留下来的,白色部分是后来重新改建使用的现代材料,估计是石膏板上刮了一层白色材料。不知道以前这些木方之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隔墙,猜想是薄薄的木板吧。进到这个卧房才知道当时的英国人有多矮小。因为连我这1米69还差一点的个头进门都要低头,否则头皮就会被擦掉。如果半夜起来忘记自己所处的年代了,这门框绝对会生生把你撞回21世纪。那个床旁的柜子我就在里面挂了件大衣。因为已经不习惯使用那么窄小的家具了,宁愿将行李箱打开放在地板上。这个房间是主卧,最大的卧室。改建的时候主人在主卧里增加了一个卫生间。当时的英国人的厕所应该都是在室外的。这项改建工程可不简单,没有混凝土的建筑,在一个木板楼里要增加一个浴缸,要保证装满水浴缸不会连同光着身子的我不掉到一楼去。

第二天吃地道而丰盛的英式早餐,附近有一位妇女早早给我们准备了。由于当时没有其他客人,有点回到唐顿庄园的感觉,这个和气的妇女是我们的女仆!当然实际上这栋房子和“唐顿庄园”不是一回事。这不是庄园,以前住在这里的英国人也不是贵族,而是一栋普通的乡村住房。它现在的英文名字叫“The Old Farmhouse”,意思是“老农舍”。有兴趣去温莎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可以在线订房。

我们去拜访一对老邻居。男主人是一位英国航空公司的退休飞行员,女主人是英航的退休空姐。很快就聊到朋友家隔壁的老房子,分别卖给了两户不同的人家。主体部分也是一栋古老的建筑,卖给了一个比较有钱的家庭。兴建部分是一栋很小的用两三个集装箱改建的住房,现在刚刚被一户吉普赛人家庭买下。英国人叫他们“travelers”,意思是流浪者。现代吉普赛人开始尝试定居,不再流浪。他们甚至在白人区买房,而让这位退休飞行员和空姐很不安。因为这些下等人来到这个村子,暗示着这里的房价和治安会马上开始下降。这些吉普赛人习惯了全家住在窄小的拖车里。三个集装箱(可能只有两个)改造成的住房面积有多大您可以想象,而这一家人竟然多达七八个,夫妻两人外加五六个孩子,好几个大孩子已经差不多成年,和图下这些人一样一个个营养过剩。这还不够,他们这家人还养着好几条大狗。从电视上了解,英国的吉普赛人是很少读书的,行为举止粗俗不堪,经常偷盗打架。我朋友沿着两家之间的篱笆走了一圈,想回顾一下小时候的时光,我也好奇地跟着走,打量那栋不可思议的吉普赛人房子,被那个好像不到四十岁的女主人发现了,马上跑出来质问我:“你干嘛?” 好像我这个黄皮肤的有色人种盯着她家的房子打量肯定不是好事,原始动物性的保护意识极强。朋友马上回来向她解释。看到有白人出面,她稍微客气了点。后来她老公也跟了出来,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年纪好像才三十多岁。我猜这个女的可能从没有上过学,所以行为举止是典型的农村村妇一般,而她老公应该读过几年书,可能还读过中学,所以懂得收敛。

据说吉普赛人三十多岁做祖父母的情况并不稀奇。看上面的图片,这些少女都很丰满,因为她们的母亲只会做最简单的饭菜,很多是油炸垃圾食品或者烤鸡等,严重缺少青菜的维生素,这点和英美很多家庭一样。她们也毫不掩饰自己想勾引男性的意图,一旦有同种类的猎物上钩就马上凑上去。

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电影《大篷车》上看到过的特殊人群也算是乡村观光的一个有趣章节,因此介绍一下。

普罗旺斯PROVENCE:法国南部乡村之旅

这一次我们一行有十来个人,除了我之外其他都是美国人,其中有老人有孩子,有中年人也有年轻姑娘。我是从国内直接去的法国,他们从美国不同州去,然后大家约好在巴黎火车站碰头,聚在一起坐火车去法国南部这个大名鼎鼎的普罗旺斯(PROVENCE),体验当地的乡村风情。

在普罗旺斯火车站下车,和其他所有游客一样,直接在旁边的一家租车公司租了几台车,然后开车去我们的乡村旅馆。一路上都是绵延起伏的葡萄园,偶尔会看到大片紫色香草园。这个季节的普罗旺斯温暖而干燥,正是旅游好季节。绝大部分欧美游客都穿着短袖短裤。我穿着一身宽松的黑色功夫衫,脚穿北京布鞋,自我感觉比那些高大的白人更普罗旺斯。

我们合租了一栋乡村别墅,有五个卧室。我没有保留我们住的那栋乡村旅馆的照片,但和上面这张图有些类似,很温暖很乡土的感觉。主人一家不在,可能也并不住这,这栋房子可能是他们买下来投资用而不是自己住的。我们十来个人自己做卫生、自己买菜做饭、自己洗衣。连早餐都没人来管。从头到尾就没见过一个人。进去的时候厨房有一些菜,可以让刚到达的我们做点简单吃的。然后大家先开车去附近的镇上买菜顺便逛街。

这是一个古老的法国乡村小镇,镇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池塘边种满了我们熟悉的法国梧桐。即使经过了二战的洗礼,这个小镇的古老街道和建筑都保留了下来,随便在一个角落停下,闭上双眼,就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在缓缓远去,让人无奈,感叹自己的无足轻重和处世轻薄。

其他人都买了面包、鸡肉、土豆这些常见的菜。我专挑那些稀奇古怪的蔬菜。不是说他们的蔬菜品种多,而是有些我在国内没见过,但我喜欢尝试将这些青菜做成罗氏风格的中国菜。我不买肉。这些欧美人买菜主要是买肉,我们东方人买菜主要是买青菜。所以我们都很苗条,而美国人一天到晚在减肥。

自己做饭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一起开车去附近的小镇玩,完了就在当地地图上找地方吃饭喝酒。我是中国过去的,和法国相差七八个时区,他们很多是纽约和新泽西过去的,时差相对小一些。不过有两个老太太,姐妹俩是加州过去的,时差也不小,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我时差反应强烈。好在不用我开车,我也不会开,就昏昏沉沉跟着他们走,一有机会就睡觉,很不像话。成员中有个美国年轻姑娘在欧洲跳舞,算是半个本地人,会说法语,所以都是由她带队,问路。法国当地人中英语好的不多,即使是在巴黎也有很多人不会说英语,在乡下用英语问路不是很容易。

鹅肝

在这里吃到了地道的法国菜,喝了地道的法国葡萄酒。我点的是法餐中经典的鹅肝,没有吃出来和美国法餐馆中的鹅肝有什么不同。不过我的舌头和脑袋都还远在中国睡觉,所以可以原谅。我没有点葡萄酒,对于美食美酒我向来不是很激动。法式大餐是仅次于中国菜的世界第二美食是有道理的,法国人不仅仅在美食方面肯下功夫,而且所用的食材也比其他欧洲民族广泛很多,鹅肝就是其中一例。你要是买一块鹅肝让英国人、美国人或者德国人来做,他肯定急得满头冒汗,赶紧去查资料。当时如果交给一个中国人,或者其他东方人、东南亚人,人家会很淡定地马上拿起菜刀开工,不管有没有做过鹅肝。

普罗旺斯这个季节很干燥,房子外面很多草都枯死了,无数小蜗牛都在草尖尖上晒成了空壳。但和加州非常类似,热而干燥的环境其实也很舒服的,至少对我们中国南方人来说是很享受的。

北加州海岸小镇

举世闻名的北加州海岸线据说可以和意大利的地中海海岸线齐名。我没去过意大利海岸所以不知道。但北加州的海岸线风景和人文情怀确实让人无法忘怀。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小海湾,几百头海豹在晒太阳,目中无人。当然有围栏不然游客进去,也有相关警示,但没看到有人在守卫。游人都是静悄悄地在旁边看,连孩子都丝毫没有惊扰这些胖乎乎的哺乳动物的举动,当然游人也不多。光是从这个地方就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整体差距,以及为什么那么多人想移民去国外。在那里一道简单的护栏就可以保护成群的海豹的安全,在国内,连大熊猫和老虎都不安全。

这条海岸线上我住过好几家乡村旅馆,有些位于小镇上。其中有一个旅馆给我印象最深刻。这是一个美国版的佛教寺庙,我和朋友住在两间香客房里。寺庙位于山顶,脚下就是太平洋。这个佛教寺庙建筑完全是现代的,和我们中国的传统佛教寺庙完全不沾边,不说我会以为这是一个艺术馆。没有看到身穿袈裟的和尚,据说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和外人是相对隔绝的。我们的香客房带卫生间,除此之外就是一张床,一个电扇,连书桌椅子都没有。非常安静。让人不由自主地尝试在床上盘腿打坐,因为真的没事可做。打开窗户,外面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偶尔有一两只蜂鸟飞过,在窗前打量一下香客,兀自飞走。微风拂过,传来寺庙的钟声,我双手合十,闭上双眼聆听。

我们没有在寺庙里吃饭,估计这里也不提供斋饭。要开车下山去附近的小镇上吃。这条繁忙而著名的公路两侧有很多餐馆。吃饭的时候仿佛从天上坠落到了凡间,不免有些失落。看着路上车来车往,餐馆里人来人往,隐隐约约有个声音在问我:“你要去哪里?你的家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