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二战

负责人:当天营长

协助者:副营长、安全员

怎么去:公交车。在金井镇万家慧对面的公交车站坐车,往星驰方向,公交车往那个方向有两条线路,一条到双江,不能上,另外一条是去蒲塘的,这是我们要坐的车。

这是公益慈善活动,不是强制参加的营地活动,大家不愿意帮助这些老人可以不去。所有同学要自己打车票,车票钱由负责人安排人在路上收好。早会上请负责人按照下列格式发言:

【早上好,今天上午我们去金井镇敬老院陪爷爷奶奶说话,目的是减少他们的寂寞,请大家尽量分散开,耐心听老人说。不管他们说的话里能听懂多少,也要尽量看着他们的眼睛,听他们说,不懂就问。最好用手机将他们说的话记录下来。】

【我们主要要问老人年轻时的故事,那些最有趣,而且老人也记得最清楚。可能我们听不懂,不要紧,回来后我们再让罗老师解释一次,让我们了解那些过去的事情。】

【今天负责拍照摄影的是  [    ]  几位同学,这几位同学记得跟着不同的学生走,不要走在一起,请保证所有同学都至少留下两三张比较好的照片。尽量多拍集体照。回来后请将所有照片合并在一起,自己筛选出一些不错的,上传到微信家长群和营地网站。】

【执政团和公益慈善小组的同学请尽量分散开,带领其他同学多与不同的老人说话,尤其要多和那些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可怜人说,他们最寂寞。还有一些说话不清的老人,平时没什么人和他们讲话,要重点照顾。】

【我们请每人自愿捐一块两块钱,统一买一些香蕉,聊天的时候给每个老人一两支,他们牙齿不好,咬不动苹果。没有零钱的同学不用捐,收钱和买香蕉的事情由[    ]等两个同学负责。香蕉可能比较重,记得背一个背包去。】

【到了敬老院之后,我们要在十点半左右开始回来,请大家在走之前的路上将手机设置好闹钟,提醒所有人及时在敬老院门口集合,坐车回家。】

【问老人一些什么问题呢?

举例来说:

  • 请问您是那一年出生的?[想一想那时候我们国家历史上发生了哪些事情];
  • 如果老人有85岁以上,可以问这个 – 请问您还记得日本人打到金井的时候的事情吗?敬老院绝大部分老人是在抗日战争之后出生的,他们对于 “进食堂”,也就是大跃进,以及后来的历史就很清楚了,可以问一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发生过的事情,包括文化大革命。
  • 可以了解一下那个时候的人吃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
  • 那个时候的孩子上学的情况,学习累不累,好不好玩;
  • 那时候的孩子生病了怎么办?治病去哪里,如何信迷信?迷信有效吗?
  • 老人自己读了多少书?学费是多少?认得多少字?喜欢读书吗?
  • 那时候吃什么零食?有什么玩具?
  • 看什么书?
  • 家里什么时候买了电视机?什么时候家里有了电?
  • 以前没有电晚上怎么照明?天气热没有空调电扇怎么办?
  • 没有电视晚上做什么?
  • 什么时候开始用液化气?在那之前每年要砍几次柴?
  • 以前我们这里看得到的动物,现在再也看不到的包括哪些?
  • 您觉得是毛泽东的时候日子过得好,还是邓小平的时候,还是现在习主席的时候?
  • 您现在对自己在敬老院的生活还满足吗?不满足的主要是什么?吃得惯吗?平时有人陪你说话吗?病了怎么办?
  • 需要我给您帮什么忙吗?
  • 要不要我们一起出去走一走?

[思考] 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地区的捐款

以前没有看到过下面这几个数据,分享给朋友们看看:

汶川大地震,一些主要的“敌对国家”的捐款:
美国:50万美金;
德国:55万美金;
日本:450万美金;
越南:20万美金;

对比一下下面这些华人捐款
香港的数据没有
新加坡:40万美金;
大陆富豪:400万美金;
台湾:20亿新台币,
台湾民间捐款:26亿新台币

台湾加起来的捐款大概是世界所有国家捐款的总和。

大多数人在分析中国教育的困境时,好像公认的观点是:教育资源太不均衡。

但我一直认为那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学校没有独立办学的QL,民间力量想办学会受到强大的制约和压力,几乎不可能,换句话说,只要哪一天z~府不再管教育了,让老百姓和校长自己决定怎么做,这些问题就会很快烟消云散。

但是昨天看了香江第一才子陶老师的一段采访视频,还有一位在美国读大学的长沙年轻朋友的言论,觉得上面这个原因仍然只是一个结果,还可以找到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文化。

文化决定制度。

小农意识是什么?就是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他们几千年来都习惯了只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田上劳作,目光短浅的性格特点不仅仅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刻入了中国农民的大脑,只怕还在生物层面上刻入了中国人的基因。

为什么在中国会形成这么顽固的小农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长江以北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中原地区以前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又很开阔,所以人口增长比较快,北边和西边都是贫瘠得多的地方,那些蛮族总惦记着要来抢,于是秦始皇修了长城,本能地想抵抗北方的盗贼,但疆域实在太长,于事无补。

百姓才不会为了抵抗北边和西边的蛮族去送命呢,这个代价太大了,于是造反,秦始皇就开始越来越集权,并且还要从思想层面上实行控制,于是焚书坑儒。

中原的汉人历朝历代都摆脱不了来自北方和西北的威胁,下意识地必须要集权,要统一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抗北方的力量,太过松散的话王朝分分钟完蛋。于是这种集*权和思想统一成为了一种习惯,以儒家思想的形式一直流传了下来,抑制了制度#(创新),最终也抑制了技术创新。

长江以南的少数民族就一直没有想过要去抢中原老百姓的东西,一是他们的性格没有大漠民族那么豪放,二是山里的物产用来活命是足够的,犯不着。​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希腊的一些岛屿,而不是物产丰饶的大平原,在历史的早期,没有谁有能力建立起一个中央大国,统治者们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集权,因为管辖的地方可能只是一个小城邦,他们更多地需要考虑如何与周边同样发展水平的城邦国家打交道。作为老百姓,也主要需要考虑如何与其他人做生意、合作,不用太担心政策的大起大落,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只有诚信和公平才有活路,于是契约精神形成,并且几千年前就有了议会。

为什么以海岛和小地方为地理特征的城邦国家的居民就不会有小农意识,不会守着一亩三分地劳作呢?

我猜是​因为自给自足效率比较低,日子过得很苦,而通过贸易,可以从附近的城邦那里买来生活物资,自己只要做一件事就行了,生活质量更高。

那​为什么我们中原地区的农民就不能进行贸易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贸易会更高效?这就是统治阶级鼓励农业抑制商业的结果。

干嘛抑制商业?因为商人不好管理,他们思维活跃,有财力,还有,人口流动起来的话,统治者就会害怕弹压不住,自己的江山坐不稳,而且一旦要打仗,这些整天在外面流动的百姓会不愿意去当兵,他们会有很多经验逃跑。

对商人收税也比对农民收税困难,土地的面积是无法隐藏的,收人头税也好计算,但是做生意的你很难量化他应该交多少税。

大(跃)~~~进前后很多年,人们出去讨饭也要去大队打介绍信,那并不是什么来自上面的发明,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用各种手段,将农民钉!!!死在自己的土地上,傻乎乎地活着,如同圈养的猪。

在秦朝时,要是东南沿海也有很多海南这样的海岛,距离不太远的,可能历史就会改写。百姓忍无可忍可以逃到这些海岛上去,中@央@政@府想去攻打又会比较困难,那样的话集权的作用就会有限,统治者想办法笼络百姓会更现实。

我前些时间在了解了南宋之后,还产生出这么一个疑惑:为什么强大的南宋过后,会一直走下坡路,一直没有回到南宋那个状态?这个历史节点出了什么事?

我当然知道是蒙古人打败了大宋,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我想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可能之一是,在那个历史时期之前,蒙古一直很弱小,到了南宋,由于这个汉人王朝强大的技术和工商业产生了强大的辐射,让蒙古人也有了满世界找人打架的野心和实力。他们在大漠上为了生存而奋斗得太久了,憋得慌,想发一回疯,做一次老大。

我一个小老百姓想这些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记忆] 1949年金井过兵

1949年,共产党部队渡过长江以后,国共双方一路往南打,经过金井打到长沙。先是白崇禧的部队从岳阳往长沙边退边打,打到金井时,当地百姓可以从窗外看到共产党的炮弹呼呼地从公路班方向往南边码头方向打,当时国民党部队占据了码头后的小山。白崇禧的部队打输了,第二天一早解放军战士端着枪一家家过,金井有一个邮递员就住在咱大坡岭村子里。解放军搜到他家,这个姓杨的拿出自己的证件给战士看。解放军战士不一定识字,但看得出来这人是个邮递员,说声打扰,有礼貌地退了出去。

林彪的百万野战军在金井过兵走了四十多天才走完。战士们一般三个人一排走,扛着枪。有些炮弹是四个人抬着走。解放军都只在晚上行军,白天睡在沿途老百姓家里。每天一清早就有战士端着石灰拿着刷子来号房子,罗三家墙上写着某某排某某班,毛四家写着某某排某某班,然后行军到这里的战士都按照这些指定的地方休息。

解放军守纪律,“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做得比国民党好。战士们的饭都是有人送到各家各户的驻扎部队。他们绝对不进主人家的卧室。但是所有的门板都被战士们端下来当做床板睡觉。房子里睡不下,就睡外边屋檐下,再睡不下,就睡地坪里。

有时候远远地听到洋号吹起来,这些解放军战士赶紧躲起来,有些就躲在田里。


口述者:杨海青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