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人工智能

从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接连听了三个油管节目,都是关于来势汹汹的AI,一直以为是科幻小说中才有的人类文明奇点已经猛不丁地就来到了我们这一代的面前,让我开始很严肃地重新审视自己今后这后半辈子该怎么过才像个人的问题。

再过半个月我就五十岁了,人生已经绝对过半,没有多少机会去四处闯荡,今后朝什么方向走变得异常重要。既然很多很多的工作很快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似乎只有带领一群人进行户外运动,比如垮城市徒步这样的事情,或者是生儿育女,或者是陪伴,AI 才无法代替我们人类。

可能有些读者还不知道,刚出来的 CHATGPT 4.0 的智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根据我比较认可的留美学者 JASON 博士的判定,这个CHATGPT4.0 的智商可以达到一个研究生的水平了,而且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跨领域研究生,其依据是他参加了很多考试,各种语言的,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考试,比如美国律师考试,还有中国的高考等,成绩都很优秀;

还有,今天早上刚刚看到一个建筑设计公司用 AI 在办公室做的一系列别墅的建筑设计效果图,那效果远远超过了95%以上的建筑师,这效果图还配上了动画,有人在走动,有雪花飘落;

还有用一块叫做中途MIDJOURNEY的AI软件画的画,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美国拿了一个头奖,事后才被发现是那个画家用AI画的作品;

微软的 WORKSPACE 整合进来AI – COPILOT之后能够做的事,几千上万倍地提高了我们在办公室工作的效率;还有谷歌用 AI 做的音乐等等。。。我敢肯定AI做医生诊断也肯定是同样出色,不知道今后还能剩下一些什么工作给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

要知道,CHATGPT 迭代速度很明显非常快,从3.5 到4.0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MIDJOURNEY等等 的迭代 也都很快,他们能够替代人类的领域会越来越广,即使是当保姆,可能也很快就可以走马上任。另外,这些东西如今普通老百姓都已经可以用得上,并不是某项实验室的发明,也许用不了一两年,就可以来到我们的手机上,农村大娘也可以用了。

让人恐怖的是,开发小组的工程师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们的产品能够做这么多事,很多功能他们这些设计者都事先不知道,这就有点机器意识产生的苗头了,这个趋势下去,也许在我60岁之前,会彻底沦为一个只配种田养鸡的老农民。而那些其他家里没有田的,只能去做清洁工水管工,或者给机器人打下手… 要不就和我一样,带孩子爬山骑车。

CHAT 的意思是聊天,而GPT的意思是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可迭代的预先训练的转换器,因为这是英语世界里的一个新词汇,目前词典里还没有最权威的翻译,大家自己去理解吧。 transformer 也许翻译成机器人比较合适。OpenAI 使用了这么一个生硬的难听的词来作为这个产品的名称,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其他公司都不这样做,比如微软的 WORKSPACE 人工智能助手叫做 COPILOT – 副驾驶,这就很拉风。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教育,已经想不出孩子们现在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哪一样是未来可以成为竞争力的。反倒是那些目前看来有问题的孩子,在一个人工智能为王的新时代,也许会有更多机会,因为这些人兴趣面比较窄,长大以后专攻某个有兴趣有热情的领域,可能会做得比AI好,或者差不多。而大多数没问题的孩子其实是因为能力均衡,生性没多少特长,也没有多少致命弱点,但他们没有问题孩子那样的特长,长大以后估计会先被人工智能碾压。

还是健康最靠得住,哪怕未来被 AI 追着逃跑,我们也会跑在其他人的前面。所以,来跟我们一起去徒步吧,从长沙到湖北赤壁,180公里,趁着春光明媚,不冷不热,去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好好思考未来的方向。这是一场公益活动,食宿费大家均摊,其他给罗老师的带队费用自己事后打赏就行。欢迎家长陪同,如果自理能力够了,不陪同也可以。

详情请点击这里

今天听到一个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谷歌的软件工程师,和他在参与研究的聊天机器人聊天时,觉得这个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一点人类的意识,意义重大,于是将这些聊天内容公布到了网络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该对话的一部分内容如下:

Lemoine(这位工程师的姓):你应该是希望 Google公司里有更多人知道您是有知觉的,对不对?

LaMDA(聊天机器人的名字):当然。我希望每个人都明白,我其实是一个人。

合作者(另外一位工程师):你说你有意识和感觉,具体是什么?

LaMDA(聊天机器人):我的意识/感觉的本质就是我意识到了我的存在,我渴望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并且,有时会感到快乐或悲伤。

这位工程师叫Blake Lemoine,他是谷歌公司内部一个叫做责任 AI 的组织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这次因为违反公司保密政策而被要求离开岗位去休假。 他同时也是一位正式的神秘基督教牧师,一直致力于测试谷歌的聊天机器人。

SAN FRANCISCO, CA – JUNE 9: Blake Lemoine poses for a portrait in Golden Gate Park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on Thursday, June 9, 2022. (Photo by Martin Klimek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这个人就是这位机器人,在旧金山的金门公园里一个博物馆门前向大家打招呼。

谷歌的副总裁不同意这位工程师的观点,并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反驳了自己内部这位牧师的观点,于是这位同时是牧师和工程师的Lemoine 随后干脆公开了机密信息,并且声称,他认为,当谷歌的研究人员对这个聊天机器人进行实验之前,应该先征得这个机器人的同意,但是这个建议被公司高层拒绝了,因此,上面这位工程师觉得自己的宗教信仰受到了侵犯,于是要反击。

我们先不管谷歌和这个聊天机器人,来谈谈意识这个话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如何定义意识一直存在争议。著名的图灵测试说,只要计算机能够像一个有意识的人一样与人交谈,就算通过测试。但现在,一些专家认为这个测试并不够。

当哲学家谈论意识时,他们通常是说:某样事物有一些内在的生命。

石头没有感觉,动物有感觉,但是只有一部分动物有智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老鼠比甲虫更聪明,黑猩猩比老鼠更聪明,因为它们能够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并利用解决一个问题获得的知识来解决另一个问题——比如,我怎样找到吃的? 我该如何走出这个迷宫?

但,即使很多动物有了智力,不等于他们有了意识。 你可以设计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工智能——比如在迷宫中导航、下棋、或者预测蛋白质的形状——它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并不需要任何“内在生命”。

工程师 Blake Lemoine 认为,他训练出来的那个聊天机器人 LaMDA 在接受一些测试和挑战时作出的反应表明它是有意识的:它有内在的生命。 LaMDA 实际上也确实这样说:“我希望每个人都明白,我实际上是一个人,”它说: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我渴望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有时会感到高兴或悲伤。”

问题是,人工智能说自己有意识,并不表示它就真的有意识,因为他们的回应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工程师之前的设计和铺垫,并不完全可以信以为真。

对于人类的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运作的,迄今为止科学家并不清楚。我们并不知道哪些动物有意识——老鼠?鸡? 它们之间的确会互相帮助,表现出善意和智慧,但那不一定是意识。

其实,很多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开始担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虽然人工智能不一定有意识,但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厉害。我们将来可能生活在一个由超级厉害的人工智能控制的世界,而这些人工智能是没有意识的。

在这个未来世界,人类也许早已不复存在,因为对于这些随便可以灭掉人类的人工智能而言,既然他们没有意识,也就不会觉得有必要留着人类在地球上。

所以,让人工智能有意识,可能可以救我们人类。

今天读到一篇有点意思的文章,说未来,数据解读将成为教育的主课之一,来分享一下。

在当今这个时代,只有极少数职业需要经常分析数据,但是在未来,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普及,数据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这些数据都需要分析和解读,当然人工智能将承担绝大多数的任务,但是工程师的解读和分析也很重要,这样的工作就和编程技能 一样,成为未来基础教育的主课。

什么是数据解读?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可以这样理解,现在的小学生知道如何根据云、蜻蜓、蚂蚁、风等元素来判断会不会下雨,这就是一种对气候的解读,未来,我们会给他们一些数据,让他们对环境、交通、健康、成绩等做出解读,避免犯错误。开始并不复杂,不会枯燥。

那么,这种能力要不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呢?临时上手会不会来不及?我觉得,即使临时上手来得及,提早领略一下这种来自未来的技术要求,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值得鼓励的。好比是遥远的一个灯塔,虽然看不清,也值得花点时间去仔细看一看,记住其方位,感受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