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写作

不管是留学出去读中学还是大学,英语都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考试往往还会被分为两门:英语写作 + 英语阅读理解或综合考试。对英文写作的要求往往会超过对阅读理解或者考试的要求,说明了国外教育界对写作能力的高度重视。

但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比较弱,大部分毫无独立思想,文章读起来枯燥无味,倒是那些小学生的作文还比中学生的作文更有趣。

中文写作如此,英文写作能力就可想而知了。基本上问题都类似:内容死板,千篇一律,感觉是僵尸写出来的东西。难怪现在国外顶级大学越来越不想录取中国学生。换做是我,也会尽量不录取中国学生。

一开始用英语写作对大多数学生都很困难,要求太高,如果家长真的想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最好先从造句练习开始,这是一种轻量级的英文写作训练,更重要的是,造句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将一些不相关的词汇用出人意料的方式连起来。 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背单词,背英语课文,但对于用英语造句或多或少有些兴趣,因为这里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而且属于短平快的轻任务。英文写作不仅仅锻炼的是写作能力,也会记住一些单词和语法。

造句不一定需要纸笔,随时随地可以开展。比如我们在开展营地活动时,围绕当时的情景和活动场地,先由学生各自给出一个相关词汇和短语,甚至一句哲理名言,汇总以后,每人用这些词组来造句。英语好的就临时发挥,写一篇短文。交给老师检查、修改,讲解相关语法和词汇的用法,最后大家把自己的英语读熟练,甚至背诵出来。背自己的句子不会觉得枯燥,因为是自己的创作。

举例来说,用下面几个单词和一句哲理名言造句 1) “study(学习)” 2)”self-discipline(自制能力)”3) “wisdom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这样的造句需要动不少脑筋,但是不需要写很多字,很多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如今有了手机和翻译应用,这样的训练变得简单高效多了。

从2022年开始尝试写小说,最近无意中在油管上听了一部叫做《人生海海》的小说,由于自己和小说里的两个角色感同身受,被感动得不行,然后开始尝试从商业写作的角度去看这部小说。

这两天看了一部科幻电影《地球陨落》,水平一般,但可以教我学习写一个中规中矩的商业故事。很多学生有是注定比较适合单打独斗搞创作的,因为不适合在人群里工作,那么学会商业写作的基本技巧对他们也很重要。

第一,几乎所有的好莱坞大片或者香港片开始都是一个大危机同时是一个大谜团的出现,主角需要去解决这个大危机,但他的阻力不仅仅来自对方反派,还有自己家里的麻烦,比如离婚了的老婆,不认自己的同时又老闯祸的儿女,除了这两重阻力,还可能要面临来自组织内部的叛徒、间谍,或者死脑筋的不相信自己的上司,这是第三重阻力,可能还有第四重阻力,就是来自周边人对主角的蔑视,因为混得不好,或者因为以前犯了一个错误,第五重阻力可能不会被直接揭示出来,那就是主角的个性缺陷,包括急躁,包括不通人情等等。

第二,往往这些危机都会有一个很清晰的时间期限,如果主角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这个危机,那就会发生大灾难。比如《月球陨落》,大危机就是月球开始朝地球撞过来,期限就是几天之内,这个期限往往会由于某种原因月缩越短。

第三,商业片经常会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涉及到很多个国家,比如零零七电影这种。《月球陨落》里倒是没有国际合作。《阿凡达》《星球大战》这种科幻片则是以银河系为背景的。

第四,《阿甘正传》这种电影是文艺片,他有一个有趣的时间跨度,大部分小说都会有,比如《活着》。这种写作技巧也是要掌握的。

第五,在主角去解决危机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群众演员,有些会搞笑,有些会很烦人。。。

第六,国内那些网络小说往往是谜团类型的,而不是危机类型的,不知道为什么。

幻想各种未来的情景,是我们夏令营的常规讨论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幻想整个世界由孩子接管,大人都成了没有任何主心骨的工人和农民,以及战士,他们会如何来管理这个地球。

幻想一个没有成年人的人类世界,其实有着跨越千里的现实意义,这种集体头脑风暴有助于学生们抽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细枝末节干扰,看清楚这个世界的底层架构,学习的目的,大人与孩子的区别,自身能力的不足,成长的方向,这个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如何运作等等。

有一部叫做《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的纪录片,我看过好几遍,它让观众看清楚人这个物种在地球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美剧《守望未来》开篇也是类似的剧情,一些人类忽然离奇消失,然后整个人类社会充满着破碎的家庭。

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所有18岁以上的成年人包括大学生都忽然消失,同时,所有8岁以下的孩子也消失,这个世界只剩下10-18岁的少年,会发生什么情况。

首先,毫无疑问,绝大部分的现代科技会消失,没有电、没有自来水、车子很快会无法驾驶,因为加油站没有电不容易加到油。没有医院能够正常运转。

没几个未成年人知道如何种粮食种菜,大部分人不会做饭,这些少年人一下子孤身来到一个类似于原始社会的世界里,他们能应对吗?

刚开始,世界各地会出现无数的飞机坠毁、车辆相撞、火灾、爆炸等惨剧,我们掠过这一段,重点讨论一下惊变过后阵痛消失后的世界。

1

第一个问题是,这些孩子能够存活下去吗?如果可以,哪些人可以存活?哪些未成年人首先会被淘汰?

生存能力最弱的是医院里的重病孩子。如果一个医院里的成人包括医生护士都消失,剩下的少年都是不同程度的病人,那些惊慌失措的少年人估计都会往医院外面跑,去找大人,在外面没有找到其他大人之后,他们会回到医院去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吗?这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一个话题。也就是说,在自己的温饱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有多少少年会先去救人?

2

大部分学生会想办法从学校回到家里,他们在家里找不到父母,会如何应对?出去找人,流浪,还是守在家里,把东西吃光,然后想办法和邻居家的伙伴们一起谋生?这是第二个讨论环节。

3

最后整个世界应该是形成了无数人类原始部落时期那样的少年部落,那么第三个讨论环节来了,这些部落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还是战争?他们有没有可能迅速整合成一个个国家?

4

这些部落内部,会不会形成某种民主决策制度?还是看谁的拳头硬?少年人有限的人生智慧,比父辈少得多的短视和自私能不能支撑他们形成一个年轻但是文明的社会,还是不够强大和深厚,导致人类社会慢慢退化成一个个兽性的动物王国?第四个问题。

5

这些部落中有一些会日渐强大,有一些会被消灭和吞并,那么什么样的社区的少年部落会更具有活力,成为强者?同时,被首先消灭和吞并的少年部落一般具有什么样的弱点?第五个问题。

6

和一个个的部落起起落落一样,少年中也同样会有人崛起有人成为其他人的垫脚石甚至刀下鬼,具备什么品质的少年更有可能在绝境中跑赢同伴?第六个问题。

7

第七个问题比较难,但我们也想让学生们尝试去想一想,估计需要经过多少年,这些少年人所建立的人类社会才能将文明恢复到先前的水平?

教室很大,天地之间都是课堂。

Fay,

我不知道你妈妈有没有和你说过,在你外公去世的时候,你妈妈给我打电话的事情。过段时间是你的十三岁生日,我怕自己忘记,或者没时间买个啥礼物,就给你写几句人生忠告吧。在写这封信之前,先和你说说2012年的那件事。

1

那一年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在旧金山,你妈妈打电话,在那边是凌晨两三点钟,我几乎从来没有在深更半夜接到过电话,所以还没听她说什么就有些心惊肉跳。电话里你妈妈哽咽着传递了一个噩耗:“BOBO死了,你快回来。。。”

因为她是一边哭一边说,所以我只听到了BOBO,还以为是BAOBAO/宝宝,也就是你,吓得我一下子脊背都僵了,半天都没说一句话,后来搞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是说 BABA/爸爸,也就是你外公 —–

我一下子如释重负!

你看,你和外公在我心中的重量相差如此之大,让我自己当时都大吃一惊! 我长那么大,第一次体会到僵住了是什么感觉。

这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你们两个的年龄,一个六十四岁,一个四岁。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舅舅和你外公一辈子都没有亲近过! 从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儿童开始,我就怕他,不喜欢他,一直到他去世我都从来没有喜欢过他;而和你就相反,从你刚出生,我第一次抱着你开始,我就感恩生命中出现了你。

2

Fay,你知道吗?舅舅我和你外公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我猜,你外公的哥哥还有父亲,甚至还有那个我从来没见过的外公的两个伯父,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也就是说家族遗传。

这是一种什么病呢?简单来说就是天生情商比较低,属于自闭症的一种。

由于这个原因,你外公和他的父母一辈子都不怎么亲近,而我与你外公也是一辈子都不亲近。

我真的从记事开始就怕他。

我即使与你外婆,母子之间也几乎没有多少话可说,而你外公也是,与他的母亲一直没多少话可说,现在分析,都是因为脑子里一根筋,不够通融。

你外婆也是一个人际关系很一般的人,和周围人之间没有深交,原因就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她一辈子都不认错的。

我想他们两个下辈子都不会想要一个我这样的无法一条心的儿子,而我,同样不想再做他们的孩子。

下辈子我希望出生在西方国家,在那里,十八岁就和父母分开住,在那里,父母一般来说更尊重孩子。

这样说出来好像很残忍、不孝,但这是真话。我希望把发生在我们家的真实情况说给你听,因为你这辈子估计很难会听到有人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庭,把话说得这么狠这么露骨,但既然你身上有金井这边的血脉,也许对你会有用。

你非常幸运,从小可以在父母面前无话不谈,没有隔阂。你的同学可能也都和你差不多,不觉得和父母之间无话不谈有多稀奇,但实际上,直到今天,也有很多很多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形同陌路,气氛非常紧张,甚至最终爆发家庭惨剧。想想这些家庭中的同龄孩子,你真的很幸运。

3

不知不觉你已经成长为一个少女,那么我应该给你一些面向成人世界的人生忠告,第一条:

尽量说真话。

我知道你身边的人,包括你的父母可能都不会赞同我的观点,但谁对谁错请你开始独立思考判断,毕竟,你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我是轻度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你外公比我稍微严重一些,我身边的不少大小朋友也是,我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 直性子,说真话。这个特点让我们少了很多朋友,但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人生效率,因为不能接受真话的人可能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交友,或者合作、交流。这个大多数人眼中的毛病同时也是一个友情筛选器。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说话圆滑才是正统,讲话要不伤害到别人,这条标准很容易导致不少人说假话,所以说话圆滑的人不一定能受到尊重,因为别人会担心这个人说的是假话,是想利用人,不一定有人去帮他。这里必须有个合适的度,不好掌握,很容易走偏。

我就不一样,人们虽然不太喜欢和我说话,但一般也不用担心我话里有话,或者撒谎骗人。

费那么多神去琢磨如何说话,有时候不如就直接说真话,虽然会伤害到一些人的自尊心,但对你而言,可以提高时间效率。

4

第二个忠告就是:

做一个50年的人生规划。

这个很难,但很有用,也有必要。最好在卧室墙上贴一个软白板,把这个人生规划写在上面,比如说: 五十年后我是一个正直的外科医生,或者一个勇敢的宇航员,或者去开个大公司,进行国际贸易等等。慢慢地,这个远方的目标会开始变得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成为一个中老年版本的自己,面带微笑指引着你的人生之路。她会永远站在你这边,每天晚上都陪着你,即使在你和父母吵架的时候也会站在你身后。

她是成熟的,耐心的,会让你平静下来,在你伤心的时候给你力量,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指引。

5

第三条人生忠告:

每天睡觉之前都问一下自己:我今天有没有帮到一个人?

如果每天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没有自欺欺人,我相信你身边很快会有很多人愿意帮你,关心你,独生女的孤独感不会在你心里出现。

你可以发动身边的朋友,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慈善基金,定期开会,讨论向什么项目捐助,如何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等筹措善款。比如寒假来了,你们可以帮人打扫卫生,获得报酬,补充你们自己的基金。规定好都不要找父母要钱,必须自己挣钱。

6

第四条忠告:

从现在开始就学会挣钱。

准备一个账本,或者就从日记本的后面开始记账,看看自己能不能自己挣出零花钱,不需要找父母要,这是人士社会、养成独立意识的一个很好尝试。

比如你可以与好朋友合伙去注册一个工作室,因为这属于个体户,不是公司,一般是不需要报税的。也许经营这个工作室会耽误你们一点学习时间,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a. 开始珍惜父母挣来的钱,理解他们的辛苦,

b. 开始了解这个世界的经济运行规律,

c. 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分配利益,和职责,

7

第五条忠告:

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的重点不是记,而是写,思考之后再写。每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不重要,每天想通了一些什么才是关键。换句话说,日记的主要作用是整理每天的思想,整理的过程中也会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

这个很重要,比阅读都重要。阅读有时候只是为了娱乐,并没有什么思考,而这种写作方式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通透,变得高效,一旦把一些烦心事想通了,他们就不会再来烦你了,对不对?一旦把一些困惑的问题想清楚了,以后就不会再在这个地方耽误时间犹豫不决了对不对?

那日记应该怎么写才不至于避免记流水账,同时越写越有兴趣呢?

确定一个模式,比如说,每篇日记必须写的七个元素:

  1. 日期+时间(感受生命的流逝)
  2. 天气(感受宇宙)
  3. 观察自己的心情长什么样子(把心情想象成一株会开花的小树苗🌱,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看待,拉开距离,客观分析它)
  4. 写五十年后的自己可能会碰到的一件开心事(把未来具体化)
  5. 写一件身边人帮助自己的事情
  6. 写自己为这个世界做出了一点贡献的经过
  7. 写一点明天的计划和目标

如果自己很疲惫了,可以只写个时间日期和天气,然后下面写个序号,加上一句,很累,也行,这也是一篇日记。但是每天要写,序号要写,日期时间和天气要写,生活中必须有一些每天都做的事情,这样会有一种稳定感。

写日记只要坚持过了一个月,养成了习惯,就可以让习惯的力量来指引你走向成功。我知道现在这个阶段学习压力很大,写日记刚开始会觉得很累很烦,但是过一段时间会发现自己变得轻松了,因为日记让你有依靠,让你的双眼变得清澈,让你少浪费体力走弯路。

8

关于阅读。

你现在因为要准备考高中,所以学习紧张,估计阅读时间不多,那我的第六条忠告是:

每天听本书。

不是阅读,因为你的眼睛需要休息,而是听书,这样你可以躺下来,闭上眼睛,一边休息一边听。即使睡着了,那也很好,你们这些中学生本来睡眠不足。

《得到》《樊登读书》《少年得到》《喜马拉雅》油管YouTube都可以听书。

如果是周末,那当然鼓励你用眼睛阅读。

我生平第一次课外阅读大概是十岁,当时是一本《故事会》,其实是成年人的杂志,因为当时的金井镇很难找到书来读,只有镇上转角处有个驼背老头在那里出租连环画,那时候我们都叫图书,看一本要一分钱,我没钱,又不敢躲在镇上其他不认识的大孩子身后去看,所以直到十岁左右才第一次见到了一本课外读物。

那天傍晚,我在大坡岭山腰上放牛,坐在一块大岩石上读这本杂志,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似乎有一扇门在我眼前打开了,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并不算遥不可及。

Love you for ever,

Your uncle Julian

你今天去山里看到了人间奇景,很想对别人说说,于是输出就开始了。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逼着输出,比如说写作文,比如说被点名发表看法或者被邀请上台演讲。



作为孩子,两种输出训练都要有 – 自然溢出型的,以及压力下的。







写作和演讲还有讨论都是思想观点的输出,艺术创作也是,这些教学活动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展示,或者积累信心,而是提供一个输入的方向。



经常有机会参与严肃讨论的孩子会开始留意严肃书籍,会开始关注成人世界的新闻。



从来不被大人严肃看待或者思想水平一直被低估的孩子则会失去对思考的兴趣,他们可能从书架前走开,去看电视或者玩游戏。



经常写作,而且每次写作都被鼓励的孩子,相当于玩游戏每次都通关了,他的阅读和思考会越来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