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张家界回长沙,在乡下的中巴车上看到一家三口,外婆抱着小婴儿坐在那里,怀里的婴儿可能才一个月大,时不时地哭,后来年轻的妈妈说,还是我来抱吧,婴儿很快就不哭了。
这个情景大家都很熟悉,觉得很正常,很合理,完全没有必要过多关注,几乎没有人会去问一句:
为什么小婴儿在妈妈怀里不哭,在外婆怀里就哭个不停?
如果有人问,大家的回答离不开下面几个:母子相连啊,婴儿闻到了妈妈身上的奶香啊,妈妈年轻,可能气味更好闻啊。。。没了。
反正不会有人会为了这样的问题去请教谁,去上《知乎》找答案。。。大部分中国成年人不知道 知乎 是个啥东西,甚至从来不会为了找答案去上百度。
信不信我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让这个外婆去抱着别人家的婴儿,估计也会哭个不停,让年轻的妈妈来抱,就会哭得没那么厉害,或者不哭。好了,你可能还是会争辩,年轻妈妈身上有奶香嘛。。
我相信,这个年轻妈妈即使再过几年,身上没有奶水了,还是会比她的母亲更会带孩子,这是两代人思维方式的问题,受教育程度的问题。
大部分中国老人和父母看到怀里的婴儿哭,只会条件反射地哄,拍后背,喂奶,让孩子不哭,而少部分家长则会先思考:“宝宝为什么哭?” 然后脑海里开始筛选原因。。。按道理来说,年轻妈妈才成为母亲一个月,并没有什么经验,但她的思维方式让她有了比母亲更大的优势。
换句话说,区别就是,一个和动物一样,带孩子凭本能,是不思考的,一个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会先思考再行动。
前者认为,婴儿哭的理由不就那么几条嘛:肚子饿了要吃奶,被蚊子咬了,要换尿布了,要睡觉了。。。
但年轻妈妈这样的家长不会先把自己的分析限制在少数几个常规理由里,他们会问自己:“如果是别的原因呢?那不就耽误了!” 万一是肚子痛呢?是不是老被外婆用一个姿势搂着睡觉不舒服呢?是不是胳膊酸了呢?会不会开始做梦了,被吓坏了?
这两种思维方式,据说一种是发散性思维,另一种是单线思维啥的(就这意思了,我也不是在科普啥的,只是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典型的发散性思维总是尽可能地寻找不一样的解决方案,而单线思维就是尽可能地简化原因,最好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原因一种解决方案。
大家都同意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观点,包括身上的优点和弱点,包括他们烦恼产生的原因,所以具有单线思维的家长和老师去教育子女天生就会充满焦虑,而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家长养孩子就会轻松很多,一是他们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庸和另类,二是可以看到孩子身上的更多优点。
单线思维的人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给孩子补短板,确保孩子跟上同龄人这方面,而发散性思维的母亲则会更关注孩子的特长和兴趣,他们的孩子一般来说开心很多,自学能力也很强,很自信。
最近经常有人抱怨我喜欢给人贴标签,我也开始纳闷,为什么贴标签是个贬义词呢?我怎么从来不介意别人给我贴标签?
在西方社会,大部分人也讨厌身旁的人 judge 自己,Stop being so judgemental! 意思是“别指指点点的!/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judge 和 judgemental 也是两个很常见的词。这说明,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大部分人都是单线思维,都不愿意给人说成与众不同。
我很明显是典型的发散型思维,我真的从来不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不是修养问题,是天生的。
典型发散性思维的人天生欢迎不同的观点,天生讨厌死板的没有自由的教育,大部分地球人都是单线思维,喜欢秩序和统一,他们不介意把孩子送进应试教育里去和别人拼,哪怕迟早会从独木桥上掉下来也在所不惜,但是他们很反感我这样的老师给ta的孩子贴标签。
我习惯性地给其他人,尤其是我的学生贴标签,是方便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我希望每个孩子都不会被教条和规矩给捆绑着,或者被其他学生拖后腿。贴标签是为了找到孩子问题背后的底层原因,这就和推动一辆陷在泥泞中的车一样,要能直接撬动轮胎才有效。
人的大多数行为其实主要是受思维模式控制的,或者说是下意识的。我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可以找到导致学生焦虑、胆小、自私、固执、网瘾、好动这些问题背后的心理和精神原因,就会事半功倍,而不是和体制内的老师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只知道骂、甚至体罚。
可惜身边的人大多就和中巴车上的那个妇女一样,看到小外孙哭,只知道拍后背这么一种处理方式,完全不动脑筋,结果孩子就一直难受,一直哭。我其实当时就看出来了问题,但我没有资格去指出问题,我要是说我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外婆做得不对的话,满车的人都会说我神经病。
另外,大部分孩子家长似乎只允许老师给ta们的孩子贴好听的标签,不许贴难听的,比如说多动症、抑郁症、狂躁症、偏执症等等词汇提都不能提。我也看过少数学校老师的评语,大多数都是说优点,说好话,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多大好处,但没有哪个老师会去点破。
往往有上面这些毛病的孩子最痛苦,因为相当于他们有病但是家长拒绝医治,不仅如此,反而还要患病的孩子像健康同龄人一样去跑去拼,结果可想而知,悲剧经常就是这样酿成了。
这样的家庭我见过不止一个了。有个本地的多动症男孩有一次被父亲罚跪在雪地里,好像这个学生还跟我讲过,有一次父亲打他把棍子都打断了,我作为老师有一次跑到他家里去说他做父亲的不是,等我走之后,这个父亲对别人说我的话都是狗屁。这是后来那个可怜的男生自己对我说的。
当然,这个做父亲的自己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或者精神问题,孩子妈妈和我说过,孩子的奶奶也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一样的女人,他们一家三代都出现了这种极端的性格。
这个男孩周末在我这里也总是和其他孩子吵架,性格冲动,有一次我带他们几个去附近一个镇上的农庄搞活动,他由于一点什么小事和另外一个男生生气,赌气不坐车,自己一个人在公路上跑,害得我在公路上追着跑了十几公里,怕他出事。这小子很瘦,是个长跑高手。
幸好另外的几个男孩中有一个同情我,也跟着我跑,他也是个长跑高手。
你看,即使是这样的情况,孩子的父亲仍然不承认孩子是有先天性的毛病,不采取行动,只知道打骂。当然孩子妈妈是通情达理的,但她也精疲力尽,一家四口有三个都不正常。
很多老师给家长的建议是,即使确定孩子是多动症,也不要跟孩子说,那样的话孩子就有了借口了,不努力改正了。说得好像多动症靠家长孩子自己就可以改正过来一样。
大部分家长也相信老师的这个方法,他们很少去手机上找答案,大多数不会去看心理医生。
还有个孩子,我观察思考了一段时间,觉得是偏执症 — 好了我知道读者中估计又有人对我嗤之以鼻了,说我没资格下这种诊断 — 好吧,这个诊断是我的猜测(猜测总可以吧?),但是后来我这里来了一位游客,和这个学生一起呆了一个周末,她确诊了,说至少是偏执症,这位游客是湘雅医学院的青少年心理专业教授,博士,由国家派出去欧洲交流过的,很权威了吧?
我把猜测和孩子妈妈说了之后,也是立刻激化了矛盾,我和她再也没有交流过。
很多孩子妈妈责备我不应该给孩子贴标签的理由,说是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其实说到底是会影响做妈妈的心情,可能觉得生出一个有毛病的孩子很丢脸。孩子自己大多数对这些标签并没有那么敏感,有些甚至压根不在乎,他们都是问题孩子,从小到大被贴了无数标签了,或者被骂得都麻木了,哪里在乎一个多动症/偏执症的标签?
我和一些孩子交流过,指出他身上的这些问题和我的“诊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松了一口气 –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可救药的坏东西,原来我只是生病了。他们根本没有觉得受到了歧视,相反他们觉得受到了我的尊重,觉得我给他们搬开了一块大石头。
我告诉一个男孩,以后预料到自己要发脾气之前,先深呼吸三口气,然后对着前方的地面把心里的怒气先用力吐出来,再去和人吵,几年过去了,他说自己经常这样做,感觉很有效,回到老家,经常会来看我。
你看,我才是真正的行动派。
如果我对家长说,孩子可能有肝病,甚至是癌症,他们不会觉得很气愤,不会说我没有资格下诊断,但是说孩子是偏执症就严重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生了一个傻子疯子觉得丢脸。
那我做老师的应该怎么说才不会让家长觉得丢脸?还是说,我即使觉得孩子有心理问题,也不和家长说,那才是合格的老师?
下一次再碰到类似的学生,我得好好观察ta的妈妈先。

美国的汉语培训班
中国的英语夏令营很多,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的汉语学习夏令营同样也不少,桂林等地方也有。在美国华人最多的几个城市比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汉语学校和夏令营更为成熟。
下面这个就是旧金山的一所中文学校在寒暑假开办的汉语夏令营。
中美国际学校 Chines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
他们的课程分下面几种:
这所外语培训学校位于纽约曼哈顿,他们的收费是每周395美元。请注意这些学校都是位于市区,因此不含住宿费的。这里的中文夏令营每个班只有5个学生。顺便了解一下他们的一对一中文培训 private lesson 是如何收费的,每小时90美金以下,国内城市好像每小时都在两百以上。
你也想在线教中文,赚钱吗?可以,但是必须英语要好,不过你赚不到每小时90美金,那是在昂贵的曼哈顿,而且那些学校或者中介要扣除很多中间费用,在线教学竞争对手多得多,收费也低很多。如果你的英语没问题,看看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