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are only 只有 two ways 两种方式 to live your life 来活一辈子. One is 一种方法是 as though 好像 nothing 没什么东西 is a miracle 是奇迹. The other另一种 is as though 是好像 everything 世间万物 is a miracle. 都是奇迹” — Albert Einstein
为什么爱因斯坦说,世间万物都可以看淡,但是又都可以珍视?这不矛盾吗?不矛盾。这是两种活法,对高僧大德来说,世间万物都是过眼云烟,包括自己的生命;而对另外一小部分人来说,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深入钻研,引出很多让人吃惊的原理和事实。
爱因斯坦本人应该属于前者,他的视野异常宏大,地球上绝大部分东西在他眼里都是浮尘,我想。
假装在纽约
如果回美国的话,我最有可能住在北卡州文明藤市,但是如果钱不是问题,那么我会选择住在纽约曼哈顿。
在国内,金井是唯一能让我心安的家园,这里有真正关心我,在我危难时会出手相救的人,但很遗憾,这个小镇还没有发育出足够多元化的土壤,我很努力地扎根,但总是碰到石头。
我其实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在纽约住过,只在那个城市停留过几次,加起来两三个月的样子,在那里度过两次农历新年。总觉得这个国际大城市适合我这样另类的性格。
一 纽约充满无限可能性
在美国,除了洛杉矶和芝加哥这种大都市,以及旧金山和硅谷这样具有魔力的中小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单调的,至少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这样。一切按部就班、慢条斯理,如同中国的政府机关。
但纽约不是这样,这里的人走路和我们的深圳等城市一样,急匆匆地往前奔:地铁站、公交车站等等,很多人可以一边吃披萨,一边打电话,走路,然后还可以招手叫出租车。
这样的场景你你大概在《欲望都市》这部美剧中看到过不止一次。
凯莉等四个女子都是地地道道的纽约人,从她们身上可以找出很多美国其他普通城市所没有的特征:思想上的、穿衣打扮上的、说话方式方面的、走路和快跑的姿势等等。当然她们四个都是成功的美国女性,而纽约同样有很多不成功的社会阶层,但只要你愿意付出、有恒心,这里识货的人包括口袋够深的顾客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都多。
二 纽约有百老汇
很多美国城市都有一条大街叫做百老汇(broadway = broad way,意思就是大道),但是我们说的纽约百老汇是指曼哈顿中城区的一个街区,这里是世界戏剧的中心:芭蕾、音乐(歌舞)剧、歌剧、话剧、木偶剧、多媒体剧、舞剧等等,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优秀剧目在上演,舞台上经常能够看到我们只能在好莱坞大片上才能看到的熟悉面孔在演话剧,有些还是奥斯卡影帝、影后,获得过托尼奖的著名演员等,比如这个著名话剧《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 )。
说老实话,我当时在现场并不能完全听懂舞台上的台词,尽管大多数演员嗓门都很大,尤其是推销员的几个年轻的儿子。这是一个发生在差不多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家庭故事,看懂这样的话剧要求观众具备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我显然还不具备。
在《推销员之死》中,这个推销员与大儿子之间的矛盾是主要故事线,他们两个的戏份都很多,演大儿子的这个美国男演员表演明显有些过火,相对左侧扮演推销员的奥斯卡影帝(很遗憾已经去世),年轻的蝙蝠侠有些稚嫩。
如果下次我带国内的朋友去纽约,一定要带他们去百老汇体验一下,不去看话剧,估计看不懂,我们去看下面这种音乐剧,也叫歌舞剧,容易看懂,热热闹闹的,歌舞都是世界一流的制作。最经典的当然是《猫》
还有《芝加哥》 《歌剧魅影》 还有《狮子王》 《西贡小姐》 《长靴妖姬》 《魔法坏女巫》 《妈妈咪呀》
等等等等,我只是随便举一些例子,并没有想列出一个“最值得看的百老汇音乐剧”清单。
三 纽约有地铁 SUBWAY
中国住在大城市的人现在对地铁都不觉得新鲜了,但是对于地铁给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的方便应该还没有熟悉到视而不见。纽约是美国少数拥有地铁的城市,连第二大城市洛杉矶都没有。
这里的地铁站天花板很矮,设施陈旧,但很纽约。乘客站从中间灰色部分进站,打开两边的单向铁门出站。
地铁真的有这么重要,它那么高效、安全、舒适、实惠,大大地延伸了我们在一个城市的生活范围。以前你可能没有多少机会去看的表演、艺术展、公园,由于有了地铁,你愿意去看了;以前可能因为一个网友住得太远,放弃去见,现在发现ta原来是自己一直在梦想遇见的理想情人;以前可能因为怕上班迟到只能住在离单位比较近的拥挤不堪的城区,现在可以在城市近郊买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了。。。
尤其是当这个城市的地铁每天24小时从不停歇的时候,地铁就成为了这个大都市的血管,让整个城市的各种设施都有更长的运营时间,提高了整体效率。一个能做到高效运转的城市自然会发育迅速。
是的,纽约地铁是24小时不停歇的。
旧金山也有地铁,但是路线比较单一有限,人们出外还是坐开车为主,少有人坐公交车和地铁。
当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系统,纽约地铁很陈旧,一路上叮叮哐哐如同坐我们国家的绿皮火车,但坐在地铁上看形形色色的纽约客对我们这样的老外来说其实也是一道风景,这种地方什么鸟都有,肤色各异、奇装异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信奉犹太教的极端人士,穿衣打扮和发型绝对能勾掉你的三魂六魄。
四 纽约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城市之一
这个我就不敞开来说了,免得这篇文章莫名其妙被和谐。只说一点,住在国内,上外网的时候我一般都不敢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发言,因为总担心受到监控,甚至担心某天有便衣警察将我逮捕关到某个无人知道的地方去。如果是在纽约,我想在网上说什么话都可以,不用担心有人监控我的电脑、电话和微信,也不用害怕五毛党的攻击。
国内大部分朋友可能没听说过五毛党这个词,点击这里 进行了解,或者百度一下。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耻辱之一,国内的各级宣传部门、大学、公司竟然会花钱雇佣大学生在网上攻击其他持不同意见的人。微信上有很多信息,类似这样的标题 “将xxx赶出中国!” “让十亿人都来转发这条信息” 都是和五毛党差不多的团体炮制的作品。
什么是五毛?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大学生每在网上发表一条有利于老板的回复评论,报酬是五毛钱。一个大学生在十几年前可以每天赚70块钱。
YOUTUBE 这样的国外网站(国内有些就开玩笑地翻译成 油管),上面有很多来自中国的五毛党,如果你我这样的老百姓在上面某个著名华裔时评人士的视屏节目下方评论框中发表一段 “中国不好”的言论,很有可能会遭到五毛党的攻击,有时候甚至是好几个人围攻你,各种恶毒下流的话他们都说得出口,类似这样的句型:“美国那么好,你滚回美国去!” 算是客气的。
不过他们很少会花很大力气来反驳,大概是因为骂你一句得五毛钱,写几百个字来反驳也只能得五毛钱一块钱的缘故。
五 纽约是一个多金的城市
硅谷和纽约可能是全世界最多金的两个地方,如果按人均来算,硅谷估计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光是一个苹果公司手上的现金就多得吓人,何况还有那么多风险投资公司。纽约有华尔街,这里控制着全球很大一部分财富。
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每年能够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我一定不会想住在金井这个穷地方一样,我每天都上街去逛,说不定哪天就能捡到一个有钱人扔掉的金币。
纽约人均年收入是 六万五千美金上下,相当于人民币 44 万一年,如果是在曼哈顿,收入会更高一些,生活成本自然也会比较高。
在曼哈顿与人合租一个公寓,一间房的月租金 最低是800刀。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纽约工作和生活,拿的是平均工资水平,租的是最便宜的公寓,那么除掉房租每年大概能够剩下来五万美金多一点,还不错对吧?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每个月除掉房租能够剩下两千美金,没过几个月就从那家公司出来单干,主要是因为自己给美国设计师打工没办法处理项目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因为你无法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立场来处理客户和设计师之间的问题,所以我决定转行做一个中介,将美国设计师引入给中国客户 — 主要是开发商。
如果我回美国的话,去找一份工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是有工作找上门。因为我只想每年在那边住半年,毕竟家还在金井。所以,很有可能我会继续自己做设计代理,将美国的设计师介绍给中国,同时将中国的设计师引入到美国来参观游学,那样的话,不管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可以操作。以前就是这样的。
纽约就有很多这样的机会适合我的设计师经纪人业务,这个城市是全球的设计中心,高手云集,而且旅游资源很多,国内设计师或者家具软装供应商来游学的时候有的是地方学习,有的是顶级项目参观。对于大部分中国朋友来说,曼哈顿和整个纽约都会很有趣。
六 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
我一直有一个不太实际的愿望,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去一所好大学正儿八经读几年书,选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用操心学费和生活成本之类的事情,只需要用心读书。之所以这样想,部分原因是因为经常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年龄了,很多比我年轻得多的朋友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见识都比强了好多去;另外一个原因是想去一个纯粹学术的环境生活一段时间,圆一个知识分子的梦。
不管越来越不像,我终归还是个知识分子。
我是念过大学的,但那是一所很不起眼而且给我们这几届毕业生都留下了很恶劣印象的学校,当时叫做长沙基础大学,正式名称是长沙师专,我在那里读了三年,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除了一点英语。对,我读的是大专,不是本科,我没有本科文凭。不过别误会,我想重新进大学读书不是为了文凭,这对我这样的自由职业者一点用都没有,我是真的想跟着全球最好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学点我感兴趣的东西。
而我如果去纽约的话,说不定有什么机会去哥伦比亚大学上免费的公开课,或者等我有钱了我可以凭自己的本事考进这所大学也说不定,我可以读自己向往的某个专业,比如雕塑、绘画或者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写作?很遗憾我觉得自己没有很多天赋。如果凭我的资质根本没可能进哥大,康奈尔大学这个级别的大学,那么纽约大学也不错啊,看下图。
这就是纽约大学 NYU,很有味道对不对?
普及一下,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历史上总共有将近一百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全球大学中居第二位,是与哈佛、耶鲁、斯坦福齐名的顶级大学。
说道哥大,这篇文章的标题取名“假装在纽约”,算是开个玩笑,我并没有假装自己在纽约,这是借用了微博上一个大V的笔名,他给自己的微博取名“假装在纽约”,在微博上有几百万名粉丝。这位年轻的著名网络评论人士就是一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的中国留学生,靠网络出名而大发其财,但至今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个后生能够进入哥大新闻系读书,本身就说明其高人一等的素质,我这样的半老头子盗用他的笔名是想着能不能让自己开窍一点,也发点财。
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我喜欢逛博物馆,不是任何一个博物馆,而是那些能够让我不太费劲就看到古人们生活细节的那些展览,也不是里面的所有陈列品,而是其中一部分没那么抽象的艺术和生活展示。想象那些古人们的生活、抗争、战斗、生产、耕种、爱情、幻想、生殖繁育、艺术创造。。。就好像一场浓缩的时空旅行,让人感叹,令我激动。
纽约的这两个伟大的博物馆藏品无数,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精品,我并未能看完所有。最喜欢的是关于南太平洋原始岛民的那部分展览,那些夸张的木雕、独木舟。。。往往让我久久不愿意离去,也许我的基因中有海洋文明的种子吧,总想着冒险。
八 纽约人有一种为全球做主的意识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第一高楼和美国第一高楼其实是同一时期建起来的:中国的上海中心(Shanghai Tower),和纽约的自由中心(Freedom Tower)。纽约的911恐怖袭击之后,在世贸双子塔原址上新建了四个建筑,其中一个就是自由中心,现在是美国最高楼,以一种绝不向恐怖主义低头的姿态矗立在曼哈顿的下城区。
这两栋楼的取名其实值得琢磨,上海中心这个名字完全是一种自顾自的姿态,有那么点上海小男人的感觉;而自由中心则好像一个自由斗士,在对着全世界呼喊:恐怖分子们,中东莫斯林世界,你们别想整一个911就打垮我们国家,打残我们纽约!咱绝不低头!!
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认为美国人是世界的警察,其实在这个国家,有相当多的国民根本连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去关心其他国家了。这些人一天到晚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刚过去美国的中国人会很诧异电视台怎么一天到晚是天气预报,还搞得像个娱乐节目似的。
说点其他的。
这两栋楼都是美国人设计的,中国的高楼是旧金山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作品,而纽约高楼是纽约本地建筑设计公司设计的,两家都是全球最顶尖的建筑设计院。虽然我对国内的建筑设计院不算熟悉,但我相信国内建筑师和设计师里面有才华有创意的也有,但比例确实没有美国或者意大利等国家的设计师队伍中那么高,因为就和我一样,国内设计师建筑师一辈子根本没多少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很多个偶然的因素才使得他们成为了一名设计师。
九 这里是世界文化和娱乐的中心
美国最大的图书出版公司总部都在纽约曼哈顿,比如大名鼎鼎的兰登书屋等,同时,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很多世界一流作家生活在那里,其中就包括纽约的代表人物之一:伍迪 艾伦 / Woody Allen,一位著名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五比我还矮几公分的犹太作家。
这位天才剧作家三次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原创编剧的桂冠,并且获得过一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又一位五短身材的电影行业巨人!
如果你个子矮小,建议考虑朝影视业发展。:)
点击这里 查看他的维基百科介绍。可惜我的电脑无法打开他的维基百科中文网页,似乎莫名其妙地也被和谐了。
美国人和西方人一样,喜欢读书、买书,所以出版业非常发达。在地铁里,公园里,随处可见人们拿着一本书、KINDLE、或者报纸在阅读,我经常惊讶纽约人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KINDLE,时时刻刻在准备看书。与之相对应的是,这里报摊书店图书馆都很多,而中国到处是网吧、麻将馆、洗脚按摩城。。。
一个喜欢读书的群体永远是让人尊敬的,我希望身边的人都喜欢读书,读优秀的书,这样也许可以把开始不务正业的我重新变成一个好孩子。
这个城市拍了很多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天地大冲撞》《黑客帝国》《X-战警》《蜘蛛侠》《国家宝藏》《金刚》《史密斯夫妇》《世界之战》《钢铁侠》。。。
一直很喜欢新版《金刚》这部电影,你呢?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欢迎留言。
我在洛杉矶旁边的长堤市住过,就和洛杉矶一样,纽约、长堤这两个城市都是一不留神就会闯入一个电影或者电视剧拍摄现场。我虽然不是什么追星族,但如果身边经常在拍电影大片,也的确是一件很酷的事。
————————-
美国生活指南:药店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
一个典型的美国药店里面大部分是日用品比如洗发水等。面积很大。处方药的柜台在最里面,一般的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则可以和日用品一起自己挑选购买,不需要经过药店的医药师。而我们国家的药店是大部分不需要医生的处方也可以买到药的。
我们可以看到药店外面都是超市的样子。有些架子是专门针对过敏和感冒的产品或者非处方药品,有些是各种维生素的专柜,有些是卖染头发或者防止脱发等与头发相关的产品,还有些是非处方的镇痛药等。如果是需要医生处方的镇痛药,去里面凭医生处方拿,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