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科幻

为什么不是童话故事,而是科幻小说?

因为童话大家都熟悉,而科幻小说是现在的很多孩子不熟悉的。科幻世界是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到来的,思考科幻世界有助于我们对世界走向进行预判,而童话则是不会在现实世界发生的,注重的纯粹是想象力,没有多少逻辑推理和思考。

请注意是大家合作写同一个小说,而不是每个人写一个科幻小说。

所以,请带个本子来。大人也一起参加创作。

我一直认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创新意识、想象力都很令人担忧,如今的孩子,绝大部分连自己长大之后想做什么都不知道,绝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有哪些天分,只知道孩子有哪些缺点。对未来对生活完全没有概念其实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安全感。

当这个人群在社会上占绝大多数时,就很可悲,很可怕。

我尝试过组织小剧场,剧本创作等活动,但每一次都是因为各种现实的原因而放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们太想玩了,对任何需要动脑子的活动都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包括学英语。对于辩论赛大家是有兴趣的,因为这是用母语,而且不需要记什么东西,只需要将脑子里本来有的东西输出来而已。

所以我想这次尽可能让大家的创作变得和辩论赛一样轻松。设计集体写作的本意就是为了降低写作的门槛,融合了中文写作练习、对人生目标的思考,以及英语翻译、单词记忆,可能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还有英文朗读、录音。

这个科幻小说有比较详细的设定:

  • 时间设定在五十年后的金井镇,故事背景是一次聚会,一些成年人由于一个特殊原因回到故乡,于是有了一场交流,以及之后的故事,他们一起在故乡金井散步,回忆五十年前的老金井,以及发生在山水学堂里的一些人和事。

角色必须是参与这个营地创作活动的人长大以后的样子,可以有老师,不能有其他人,除非只是作为一闪而过的路人甲路人乙。

每个人都尽量只写自己,包括自己的职业、社会地位、收入、家庭、朋友圈、理想、苦恼、疾病等等。也可以稍微描述一下家人的情况。

每一个人发言完毕,其他人都对这一段故事情节的的真实性举手表决,大拇指朝上表示比较真实,可能发生,大拇指朝下则表示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故事接龙过后,开始写作。安排一个人用语音输入的方式,将每个人自己的故事修改完善,输入到电脑或者手机里,或者先写在纸上,形成一篇小说的初稿。

接下来是翻译过程,我们教学生使用手机上的翻译应用将小说翻译成英语小说,一次一段,中英文对照,然后所有人跟着手机读,对单词和语法形成记忆。

最后是录音过程,由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负责,如果都不想录,则发给我们学堂在美国的外教海特老师负责录音之后发给我们。

这样的活动充分反映了我们山水学堂的教学特点,就是以项目为基础,融合多门学科,还有相对的高难度。作为指导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将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象拉回来,回到陆地与现实。同时,老师也会参与这个故事接龙,塑造一个角色,用成人的思维对整个故事进行掌控,进行示范。

翻译的过程不需要很多英语基础,因为手机上的翻译精确度已经很高了,老师会对其中明显的错误进行纠正,但一般来说不需要很多干涉,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进程不要被连续打断。

这样的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为主,一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二是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包括对写作和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加。

幻想各种未来的情景,是我们夏令营的常规讨论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幻想整个世界由孩子接管,大人都成了没有任何主心骨的工人和农民,以及战士,他们会如何来管理这个地球。

幻想一个没有成年人的人类世界,其实有着跨越千里的现实意义,这种集体头脑风暴有助于学生们抽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细枝末节干扰,看清楚这个世界的底层架构,学习的目的,大人与孩子的区别,自身能力的不足,成长的方向,这个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如何运作等等。

有一部叫做《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的纪录片,我看过好几遍,它让观众看清楚人这个物种在地球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美剧《守望未来》开篇也是类似的剧情,一些人类忽然离奇消失,然后整个人类社会充满着破碎的家庭。

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所有18岁以上的成年人包括大学生都忽然消失,同时,所有8岁以下的孩子也消失,这个世界只剩下10-18岁的少年,会发生什么情况。

首先,毫无疑问,绝大部分的现代科技会消失,没有电、没有自来水、车子很快会无法驾驶,因为加油站没有电不容易加到油。没有医院能够正常运转。

没几个未成年人知道如何种粮食种菜,大部分人不会做饭,这些少年人一下子孤身来到一个类似于原始社会的世界里,他们能应对吗?

刚开始,世界各地会出现无数的飞机坠毁、车辆相撞、火灾、爆炸等惨剧,我们掠过这一段,重点讨论一下惊变过后阵痛消失后的世界。

1

第一个问题是,这些孩子能够存活下去吗?如果可以,哪些人可以存活?哪些未成年人首先会被淘汰?

生存能力最弱的是医院里的重病孩子。如果一个医院里的成人包括医生护士都消失,剩下的少年都是不同程度的病人,那些惊慌失措的少年人估计都会往医院外面跑,去找大人,在外面没有找到其他大人之后,他们会回到医院去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吗?这是我们需要重点讨论的一个话题。也就是说,在自己的温饱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有多少少年会先去救人?

2

大部分学生会想办法从学校回到家里,他们在家里找不到父母,会如何应对?出去找人,流浪,还是守在家里,把东西吃光,然后想办法和邻居家的伙伴们一起谋生?这是第二个讨论环节。

3

最后整个世界应该是形成了无数人类原始部落时期那样的少年部落,那么第三个讨论环节来了,这些部落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还是战争?他们有没有可能迅速整合成一个个国家?

4

这些部落内部,会不会形成某种民主决策制度?还是看谁的拳头硬?少年人有限的人生智慧,比父辈少得多的短视和自私能不能支撑他们形成一个年轻但是文明的社会,还是不够强大和深厚,导致人类社会慢慢退化成一个个兽性的动物王国?第四个问题。

5

这些部落中有一些会日渐强大,有一些会被消灭和吞并,那么什么样的社区的少年部落会更具有活力,成为强者?同时,被首先消灭和吞并的少年部落一般具有什么样的弱点?第五个问题。

6

和一个个的部落起起落落一样,少年中也同样会有人崛起有人成为其他人的垫脚石甚至刀下鬼,具备什么品质的少年更有可能在绝境中跑赢同伴?第六个问题。

7

第七个问题比较难,但我们也想让学生们尝试去想一想,估计需要经过多少年,这些少年人所建立的人类社会才能将文明恢复到先前的水平?

教室很大,天地之间都是课堂。

绝大部分孩子,不管是男孩女孩,都对于时光旅行这个概念非常着迷。然后年纪越大越目光短浅,中年人只关心衣食住行,老太太就基本上只关心柴米油盐六合彩和肥皂剧了。

罗老师是阿斯,而阿斯天生喜欢这些抽象世界的东西,所以也很喜欢和同学们探讨这个话题,以后可能会有长期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他们没有考大学的压力,会有更多机会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1 五维时空和重力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描述了这么一个五维时空。注意不是空间 space,而是时空 spacetime。

在那部电影里,主人公和机器人为了救女主人公,都分别让自己掉入一个黑洞,后来又在黑洞边缘被幸运地甩了出来。在黑洞边缘这个特殊的时空中,机器人和主人公都进入了一个有五个维度的空间。

什么意思?就是说,在那里,时间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你可以同时看到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和我们这个世界一样,过去的事情只能回忆,你再也看不到了。换一种说法,在五维时空里,你可以同时看到亲人的整个一生。

注意主人公只能看到女儿的一生,但是不能走进去,不能改变,这和穿越不是一回事。所以这部电影属于硬科幻,不完全是娱乐。

那在《星际穿越》那部电影里,主人公既然不能回到过去,他是如何影响过去的呢?答案是通过重力。因为重力可以穿越不同的时空,所以他利用穿越到过去的重力,给小时候的女儿发了一个信号,一个坐标,让她带着父亲去找这个坐标,然后就找到了那个时代的已经沉沦的NASA。

原来除了爱因斯坦很多年前说的速度影响时间之外,重力也可以影响时间,黑洞有着巨大的重力,因此也影响了时间。《星际穿越》中的主人公和机器人在被黑洞拉入漩涡时,速度并不算特别快,要不然他们肯定散架了,起作用的是重力。

刘慈欣的《三体》中也有重力影响时空的情节。四个人中有两人被巨大的重力拉走,掉入一个无尽的深渊,等他们出来,时间已经过了几千万年,另外两个留在外面的朋友在山上用巨大的字体凿刻着几个字:“我们过了幸福的一生”。这句话在天荒地老中保存了几千万年,完成了一场无限伤感的对话。

2 接近光速的飞行器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速度越快的物体,它体验到的时间就越慢。所以有些特殊职业的从业者会比其他人稍稍稍微长寿一些,就是那些一天到晚快速飞行的人,他们的手表会稍稍比我们普通人慢一丁点。你可能马上想到飞行员和空姐,其实我想说的是宇航员,他们的飞行速度比飞机快得多。虽然我们在电影电视里看他们都是动作缓慢,但宇宙空间站的飞行速度其实是非常快的。

宇宙空间站的速度比起光速要慢很多很多,所以宇航员即使在上面工作几年,回到地球后他的手表也只会慢百分之一毫秒这样的一刹那。只有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时光旅行的效果才会体现出来。

如果一个宇航员乘坐非常非常快的飞船,过了十年之后回到地球,发现自己的老婆明显比自己苍老,孩子都和自己年纪差不多了,那对这个年轻的宇航员,就好象是到了未来,自己没老,家人都老了,这就是时光旅行的第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旅行方式只能让我们去到未来,不能回到过去。

我们有没有可能造出一个飞行速度接近光速的飞行器呢?也许将来是可以的,但这个飞行器没人敢坐,因为那么快的速度没有人能够承受,另外,想把一个微小的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都需要在地底下建造一个小镇那么大的粒子加速器,何况将一个宇宙飞船加速?那需要的能量是常规途径不可能负担的。所以这条路实际上走不通的。还有,想去未来,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就是永远不能乘坐同样的时光机回来。

3 利用或者创造虫洞

这条路径也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这次是和另外一位物理学家一起,叫做虫洞 wormhole。听上去很玄乎的理论,老人家在1935年就有了。

虫洞的大概意思是,两个不可能连在一起的时空被人为或者意外地粘在了一起。好比两栋高楼上的两只蚂蚁,猜测对面可能还有一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蚂蚁,但是凭借他们的力量永远无法过去打招呼,即使可以下楼过街再上楼,但蚂蚁的智力水平还悟不出来这种方法,就算知道了这条路径也没那么长的寿命走这么远的距离。

想要发展出相应的蚂蚁科技飞过去,需要等很久很久,所以这些小蚂蚁只能提出各种猜测,或者在蚂蚁派对上一起幻想。

直到有一天,有一只蚂蚁忽然发现空中有一根细细的蜘蛛丝,它猜测是个虫洞,于是大胆地爬了过去,结果还真的到达了对面,在另外一个蚂蚁世界里,它被当作了英雄,非常受欢迎。

只是这根蜘蛛丝很细,而且很快就断了,所以这只蚂蚁的同伴们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虫洞,它们认为那只喜欢胡思乱想的蚂蚁从楼顶上掉下去摔死了。

这两栋本来永远不可能挨在一起的楼代表着两个时空,可以是同一个宇宙同一个地点的两个不同时间,比如说我们夏令营的今天和夏令营的过去某一天,也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宇宙,也就是我们听说过的平行宇宙。

以这两个不同的可能性为基础,人们已经拍过不少科幻电影,只是很多中国的爸爸妈妈都喜欢把那种电影看作是幻想,而不是科学,因此不去认真和孩子一起探讨背后的物理学知识,也丧失了很多科学启蒙的机会,其实那样的电影比绝大多数科学书籍要好,因为孩子不会厌烦。

但是这个虫洞并不是我们可以直接爬过去的一根管子,或者一个洞,远远没那么简单。虫洞是非常小的,人爬不过去,而且虫洞往往很快就消失了。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过虫洞。

另外一部早些时期的硬科幻电影《超时空接触》,就是以这种虫洞为基础构建的故事情节。与《星际穿越》一样,这两部电影的主要创作者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在《超时空接触》电影中,女主人公驾驶外星人指导建造的时光机,在虫洞中以极快的速度穿梭了很远的距离,和一个外星人建了面,谈了话,回到地球,只过了几秒钟,导致地球人以为整件事就是个骗子。

《星际穿越》中,开始几个宇航员也是利用人类发现的虫洞前往遥远的星系。这两部电影中的虫洞都是没有露面的外星文明造出来的,一个是为了拯救人类,一个是为了与人类建立联系。也就是说它们既不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

这条路似乎是有可能走得通的。

我们身边有没有来自未来的人在暗自观察我们?

按道理,未来的人类应该有足够的科技力量,让他们能够实现回到过去,但是又不干扰历史的前进方向。如果是那样,那么我们身边应该就有这样的来自未来的人类后代。他们之所以不让我们这一代地球人知道,估计也是因为担心,干扰历史会对他们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生命造成威胁,这就是蝴蝶效应。

所以,很有可能我们身边充斥着未来的眼睛,甚至隐形人。他们的超级科技使得我们这些原始人一无所知。只有在出现了《星际穿越》中那种地球要毁灭的极端情况时,这些未来的人类才会出手,干扰历史的走向,比如说把一个小女孩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所有时间点展示在她的父亲面前,让他想办法和女儿沟通,采取措施,父女齐心,拯救地球。

几年后,中国电影《流浪地球》也是父子齐心,拯救地球,只是这一次,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