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美国

住在乡下有一个好处,就是生活费用低,剃个头十块钱,还给刮脸刮胡子。去年我开始自己给自己剃头,这样一年下来可以挣上百块钱。

想起前些年在旧金山剃头,被一个有钱的朋友推荐去他的理发师傅那剃,结果骑虎难下,因为那人收费四十多刀,还不算小费。我朋友一般都给百分之二十的小费,我不好意思不给面子,也硬着头皮给他一百刀,然后说找我三十五吧。那人睁大了眼睛看着我:are u sure?他不敢相信一个中国人会这么大方!我才意识到,即使不给小费他说不定也能接受,但话已经出口又不能反悔。

其实我当时并不是不知道美国理发的平均价格,以前都是在普通老百姓去的地方,一般十几美金够了,这次是割肉给朋友面子,花钱讨教训。另外,旧金山作为美国的一线城市,物价确实比一般的地方要高不少。

刚到美国的时候住在洛杉矶旁边一个差不多算贫民窟的地方,第一次去理发,师傅大概是个墨西哥移民,或者二代移民,人高马大,压迫感很强,看着他拿把剪刀冷峻地走到我面前,心里有点打哆嗦。因为当时是傍晚,外面一个顾客也没有,有也是他们那个圈子里的墨西哥人。

后来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出国前先摸摸脑袋。

芭蕾古典优雅,欲语还休,用大量抛举和跳跃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拥抱,百老汇歌舞剧则一般自由奔放,用歌声、现代舞和一些段子来抒发情感,很平民化。芭蕾舞演员仿佛是在一个玻璃高台上跳舞,而歌舞剧演员则是在我们身边歌唱。

我的口味很平民化,就如同我一直没能进入西方古典音乐的世界一样,对于西方气质很浓的芭蕾我很难引起共鸣。

欣赏过两次芭蕾舞《天鹅湖》,其中一次是世界顶级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表演的,可我很不争气,竟然在剧场里睡着了!而且尴尬地醒过来又睡,睡了又醒,很不成体统,至今只记得最后那只可怜的白天鹅从一个台子上跳下去。幸亏没有在古老的剧场里当着一屋子穿晚礼服的绅士淑女面打呼噜。

照说我罗老师也不至于这么下里巴人啊,出了什么事?答案很简单,时差反应。从中国去伦敦的第一个晚上就受到邀请去看芭蕾,晚上看表演的时间相当于中国的临晨三四点,谁都不可能睁开眼看戏。虽说这个理由也挺有力的,但朋友还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一言不发地从剧场离开。

后来在旧金山又欣赏了一次由二流的旧金山芭蕾舞团表演的《天鹅湖》,这次没睡着,部分原因是,旧金山芭蕾舞团的女一号是中国大陆过去的一位上海谭美女。但是这次我又受不了剧场里的冷气,两只手抱着胳膊缩成一团,时不时地搓一下胳膊,导致旁边一位女士忍无可忍,对我说,我知道剧场里温度比较低,但是拜托不要影响其他观众。

有一次在纽约过圣诞,朋友请我去看芭蕾《胡桃夹子》,照说也是世界最顶级的芭蕾表演,可我还是激动不起来,看得哈欠连天。现在想来,我似乎天生就对这种靠严格训练和清规戒律呈现出来的舞蹈形式很是排斥,我喜欢那种大街上老老少少无论胖瘦美丑都可以随着音乐扭起来的舞蹈形式。

比如说,第一次给我震撼感的歌舞剧,是在伦敦看的《沙漠妖姬》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那次在伦敦呆了四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英国皇家芭蕾、不是海德公园不是奢华至极的里兹酒店或者大英博物馆,而是这个当时火爆西方世界的歌舞剧《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有人将其翻译成《沙漠女王》,不知道是不是妥帖,因为这里的QUEEN指的是男同性恋者反串女性,靠舞台表演为生的职业。很多中国人不会明白女皇原来是这个意思,我想换个翻译词汇,但想不出更好的。

剧中有三个主角,其中两个是靠反串表演为生的男同志,而且是一对恋人,另外一个已经从舞台上退休,是一个变性人。他们三人同行从悉尼出发,穿越澳洲的荒漠前往一个小镇,去见男主角的前任女朋友。这一路上路过了很多闭塞的小镇,当然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最后,男主角见到了从未见过面的小儿子,一直以为儿子不会接受他这样一个让众人耻笑的父亲,但是发现多虑了,儿子很爱他,一直想他。

由于这个歌舞剧非常有名,在西方国家有至少两个版本同时演出,当然包括百老汇。两年后在百老汇又看了另外一个美国纽约当地剧团演出的歌舞剧《沙漠妖姬》,新鲜感降低,感觉没有伦敦的那个版本好,前者貌似是澳洲一个剧团表演的。

上面的剧照是1994年的一部澳洲同名电影的海报,其中三位主演后来都成为了好莱坞的明星。这个舞台剧是根据当年的电影改编的。其中的男主角就是后来在黑客帝国中演那个反派史密斯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类似主题的电影和舞台剧都是禁止传播的,所以给我冲击很大,我去过泰国但是没有看过他们的人妖表演,所以是第一次在舞台上见识这个花团锦簇、大红大绿的世界,还有澳大利亚中央大荒漠的各种风土人情,各色各样的社会底层人物,无不让人开眼界。

我知道这样的舞台剧要是在中国演出,肯定会有一大片批评谴责的声音出现,甚至宣传部门根本不会允许其演出。很可惜,真心希望我们国家更加包容一些,愿意将上面这些特殊人群平等对待,不再歧视。我们能接受小鲜肉,为什么不能接受这些同志和变性人?大家都是为了谋生。

《沙漠妖姬》打动人心的主要就是这些西方社会被践踏被歧视的最底层人群展现出来的友谊、善良、不屈不挠,这也是为什么在伦敦的剧场里,大伙儿时不时发出欢呼的原因。

不管社会角色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和人生。

西方孩子大多数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很具体,因为家长老师经常会鼓励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而每个中国孩子时时刻刻放不下的都是自己的家庭作业,谈梦想的时候往往不知所云,要么高大上要么只是一顿美餐,对于梦想这样的东西普遍懒得花时间去想。

我们都可以尝试花点时间去寻找一辆叫做 PRISCILLA 的巴士,在这台个性张扬的车上,乘客和你是一个圈子,你们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一起去穿越严酷的沙漠。

百老汇 BROADWAY

[2012年元旦]:去年在伦敦看了这部这几年红遍全球的歌舞剧之后,没想到纽约的朋友也给我买了这张票,于是今天又去百老汇看了这部“沙漠女皇”(Priscilla – Queen the Desert)的第二个版本。男主角没有伦敦的漂亮,但是有些配角要高出一筹,基本上总体没有多少变化。

整个剧场还是座无虚席。虽然来百老汇演出应该有一些日子了,但是很明显这部以舞台表演的男同性恋为题材的喜剧受到了全世界观众或者说西方观众的好评。有很多东西是有创新性的,人们来看这部舞台剧估计更重要的是看个新鲜,感动是其次。

过段时间还要看现在纽约最火的一部舞台剧“战马”(WAR HORSE),据说也是舞台效果让人震惊。[后来被斯皮尔伯格拍成了电影] 看到时代广场和百老汇的热闹,不难明白为什么纽约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很多大人孩子如今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个人尝试过辟谷,觉得这是一种恢复健康的不错方法。另外,我发现很多家长连护照与签证的区别都不知道,这些知识的欠缺会导致孩子在机会来临时,一家人没有准备,另外,大人孩子对美国感兴趣的非常多,所以这个周六,我想组织这么一次特殊的周日营地活动。

我们今年会多种一点水稻,如果你愿意周末来一起种地,而不是为了让孩子体验一下,是真心实意地用心种水稻,我们可以吸收你们家成为这个小小农业合作社的一员。具体实施方案我们也打算在周末与各位家长一起商量,钱方面不需要投入多少,主要是时间。初步计划请点击这里

我在美国大多数时间呆在加州旧金山,这是美国的一线城市,就和国内的四个一线城市一样,他们说话交谈总给人一种俯视众生的味道。可能大多数中国人对旧金山的印象还停留在淘金华工或者唐人街,不知道旧金山其实是美国的三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更不知道她还是美国的一面自由之旗帜。

我在美国听过不少人谈起自己最喜欢的城市,巴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国际城市,其次有罗马、威尼斯、伦敦等等,而在美国城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旧金山,不仅仅因为她是美国西海岸的历史名城,更因为她的富裕和独特地形使得城市很精致。在北加州还有一些小镇和小城,同样因为富有和精致而让人回味无穷。虽然这个合众国才两百多年历史,但这两百多年也让旧金山和巴黎和伦敦一样,拥有一种雍容华贵从容和蔼的气质,目光深远,谈笑风生。

在美国,有旧金山这样悠久历史的城市不多,在广袤的中西部,只有旧金山算得上历史名城,其他都在东部沿海,这个缺少历史的国家的人民似乎对有历史感的任何事物都会肃穆致敬。

意大利人的懒散连累了罗马和威尼斯,如今已成为了国际游客旅游线路上的高级卖笑女,没人太当一回事,和其他国际大城市已不在一个层次。旧金山规模比纽约、巴黎小了很多,但是作为整个北加州湾区城市群(Bay Area)的老大,这个瘦小的山地城市每次发声都气度不凡,脊梁挺直,绝不看其他国人的眼色行事。看看这个老绅士身后一群办事的小子: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工程师和企业家、苹果、谷歌、FACEBOOK、艾伦.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和特斯拉电动汽车、还有亚马逊。随便揪出一个就可以和人单打独斗,把人揍得鼻青脸肿还要对方赔钱。

你可能想不到,老派的旧金山一直是被标榜为美国最自由的城市,是这个国家插在西部地区的一面让国人骄傲的旗帜。历史上有两件事让这个城市上了世界报纸的头版,一次是因为同性恋权利运动,一次是因为毒品的泛滥。虽然听起来有些叛逆,但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叛逆的土壤,才有了伯克利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然后又有了硅谷的异军突起,凭借他们的产品和技术让整个世界一次次目瞪口呆。他们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子的: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群雄们的娘,伯克利大学是这群小子的姨娘,而旧金山是他们的外公。

美国这个国家其实内部分裂严重,并且日益严重。在美国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听到以福克斯电视台为首的共和党保守势力和MSNBC电视台为代表的民主党势力互相对骂,在地域上这是东西沿海地区的高素质高收入人群和住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相对落后地区的人群斗嘴。西部的洛杉矶、旧金山和东部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特区等是同一阵营的,没什么冲突,但是同在加州的大哥二哥有时候会半开玩笑地斗嘴斗气。

旧金山年长,继承了淘金时代开始的 OLD MONEY,老二洛杉矶在一片荒地里折腾若干年,凭借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发育得牛高马大,成为了新生代土豪,当地人叫做NEW MONEY。但如今的 new money 实际上来自于 硅谷和旧金山的高科技企业,洛杉矶背后那些叫做好莱坞和迪士尼的壮汉,实际上已经年过半百眼露疲态,反倒是曾经的 old money 堆出来的旧金山如今身后人多势众,硅谷小子们个个年轻英俊。

培养一个贵族要三代人,一个城市何尝不是如此。去过洛杉矶的人很多会对这个城市失望,大而无当,平坦坦的一大片。旧金山不同,很多有特色的老建筑得到了保留,和远方表舅伦敦的气质一脉相承,大多数建筑和住宅区都位于山坡上,蜿蜒曲折起起伏伏的街道让城市多了很多味道。

我当年住的地方离超市不算太远,有时候会走路去买菜,路上会经过一个小公园,经常有流浪人士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或者两三个一起坐在路边水泥地上低声商量着什么。这些要饭的有时候会和我打招呼:“你的鞋子很漂亮!”或者“我喜欢你围巾的颜色!”

在中国开车,所有人都会见缝插针争抢道路,但是在旧金山这样的城市,很多居民开车时会互相让道。这里很多十字路口是没有红绿灯的,因为不太需要,从各个街道开来的车子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会自动停下来,谁先来就先过。如果同时到达,往往会有人在车里以手示意对方先走,先走的人会在车里或者摇下车窗轻轻招手表示感谢。这种现象我从没有在洛杉矶见到过,虽然我在那里也住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在人口稠密的曼哈顿让路比较难,没有留意过。

一个城市的气质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里。

我刚回国时,在国内坐电梯都会留意一下是否有年长的或者女士同梯,一般会按住电梯门让他们先进先出。这是这个国家在几年之中给我的教育。可惜现在我又不整齐地变回原来的粗俗模样了。

生活中要有一些仪式感,可惜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仪式感,在这个浮躁而防备心很重的国度,被人群挤得变了形。


献给我长眠于这个城市,让我知道什么是绅士风度的好朋友 KWW

先介绍美国纽约州的 RAQQETTE 湖夏令营。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夏令营可以占有这么一大片安静的金色湖面。中国人走到哪里身边都是人挤来挤去,所以都很焦虑、保护意识很强。大多数西方国家包括美国没有中国这么多人口,可用地又广,所以整个民族相对而言心态比较平和,不会急匆匆地一起往前冲而不顾脚下的生态环境、弱势群体、孩子老人、动物。。。

这个夏令营有一项活动是14岁以上的青少年才可以参加的。他们要划船80英里,到另外一个湖中去。这是什么概念?80英里差不多130公里。在几天时间里,14到18岁的少年要能够和其他小男子汉靠自己划船穿过这么远的湖面,累了在湖岸宿营,第二天起来接着划。。。不许放弃不许偷懒。。。划出一个有担当的贵族来。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回到城市,他们是昂首挺胸的,不会被困难轻易打倒。

这个夏令营有多久的历史呢?一百年!也就是说,很多参加夏令营的孩子的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曾经是这个夏令营的成员,他们的爷爷甚至太爷爷可能都在这个金色的 RAQQUEET湖 上划过船,然后领导着家族企业渡过了大萧条,在二战的亚洲或者欧洲战场上指挥过战斗,可能也参加过越战或者朝鲜战争。。。参加这样的夏令营不只是为了学习,一半是为了家族传统为了荣耀。

BRANT LAKE 男生夏令营 & POINT O’PINE 女生夏令营, 纽约
这是纽约另外一个贵族子弟夏令营。来看看他们有些什么设施:一个多功能体育馆、高尔夫练习场、射箭场、攀岩壁、两个排球场、一个曲棍球场、8个篮球场、2个足球场、3个棒球场、15个网球场。
和很多这个级别的夏令营一样,男孩女孩是分开在另个不同的营地开展的,夏令营活动也不同。男孩女孩偶尔会聚在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跳舞,大多数时候是分开的。具体原因是比较明显的。几百个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连续几个礼拜呆在一起,肯定会出事。分开就方便管理多了。

一般来说,划船、攀岩、足球是典型的男孩们的活动,女孩子们则打网球、排球等。除了这些体育活动,这些将来要成为上流社会贵妇人的女孩子们还将学习如何在自己的花园中种植有机蔬菜,她们吃的也全部是有机食品。

CEDAR 男生夏令营 和 MATAPONI 女生夏令营,缅因州

大部分美国的夏令营都是一个月到两个月。在这里是8个星期,也就是两个月差不多。花费也和这个级别的其他夏令营差不多:1万1千美金起。交通等花费另算。所有参加夏令营的孩子都要另外购买多套参加不同活动需要的服装:网球服、篮球服、晚上穿的长袖、白天穿的短袖等等。

女孩子们的营地在另外一个湖,费用一样,活动不同。她们的活动有些是水上的:滑水、帆船等,也挺勇猛。
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攀岩,溜索,还有其他刺激的空中竞技比赛。这样的活动中国的父母是不敢让宝贝孩子们参加的。不管有没有严格的安全措施。

TAKAJO 男生夏令营 和 TRIPP 湖女生夏令营,缅因州
缅因州在美国的东海岸,从纽约去不算太远,瞄准的也是包括纽约在内的东海岸富豪。这篇文章没有介绍西海岸的精英夏令营,在加州这样的昂贵的贵族子弟夏令营也不少,下次我另外介绍。其中有一些是以硅谷的高科技为特色的。
既然在湖边,这样的夏令营也是以水上运动为主要特色:划水、帆船、独木舟等等。都心向往之。可惜找遍中国只怕也没有几个这样的我消费得起的地方。
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都睡在湖边小屋里,每间房最多六个学生,都是高低铺。这个夏令营也有18个网球场,以及其他体育设施。

TIMBER 湖夏令营,纽约
你可能第一次听说过这个词汇:“PRIVATE LAKES” – 私家湖泊。这个夏令营有两个属于自己湖泊!当然湖泊实际上估计和我们国家的普通水库差不多大,但那也很可观了。
来看看这些有钱人家的美国少爷公主吃什么:

这就是有机食品了。没有红肉(RED MEAT)(牛肉等),也没看到白肉(鸡肉等)。连鱼也没有。鸡蛋是有,但是不是土鸡蛋我有些怀疑。我在美国好像没有见到过土鸡蛋,特别稀少。
看起来没多少食欲是不是?在美国这就是好东西了。
TIMBER 湖夏令营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设施,奥运会规格大小的温泉泳池。这么大的泳池要加热成温泉可不便宜。当然在冬天我估计不会开放的,那样也太奢侈了。他们还有一个室内的小规格的温泉泳池,所以下雨天也不用担心没地方活动。
这个夏令营的一些活动也有特色:中国功夫、瑜伽、舞蹈训练。
HIGH CASCADE 冬令营,俄勒冈
冬天的美国富二代可以去这个位于加州北部俄勒冈州的HIGH CASCADE冬令营学习滑雪。没有多少其他活动,不如夏令营那么丰富多彩,但是这里的教练水平是很高的,专业级的。有些学生到这里训练是为了将来拿金牌,不完全是为了冬天有个好玩的地方。所以这里的费用也是很“专业的”。
可能由于冬天的活动受限制,所以这里是允许学生们带手机的。其他夏令营都不允许。

PALI 冒险夏令营,加州
这也是一个有特色的夏令营,位于加州的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里。每周费用为 1865美元。虽然名称是冒险夏令营,但实际上他们也有不少并不需要冒险的其他营地活动,包括表演、烹饪、DJ音乐、舞蹈、极限运动、空中飞人、好莱坞特技、摩托车运动、特工、摇滚、稀奇古怪的科学实验、水上运动等等。
这还只是上午的活动。还有下午的:高空软索行进、彩蛋球、溜索、激光枪战、山地自行车、橡胶轮胎水上漂浮穿越(TUBING – 没听说过国内有这个运动,不知道该如何翻译才简介明了。人坐在一个橡胶轮胎上,浮在小溪里穿越各种不同的环境。我在夏威夷乘坐这样的轮胎穿过了四座山和多个被废弃的种植园。那个小溪是以前种植园的灌溉渠道。)、卡拉OK、滑板、滑水、山地摩托车、打靶、橄榄球。
玩累了,回到夏令营小屋,有地暖,还有室内天然温泉!

LAUREL 夏令营,缅因州
看来这个缅因州有不少好夏令营,也是个适合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的地方。这里和加拿大接壤,相对人烟稀少,自然环境绝佳。这个LAUREL夏令营也位于一个湖泊众多的缅因州,他们又也有什么特点呢?他们没有私家小湖泊,但是有几公里长的私家湖岸线。
两个标准小联盟橄榄球场、两个足球场、曲棍球场、轮式曲棍球场、多个沙滩排球、篮球场。如果是下雨,他们有室内体操馆、室内体育馆、健身中心。
水上运动设施包括:气垫船、帆船、钓鱼浮筒、独木舟等。
每个夏季可以接待480个学生。

STAGEDOOR MANOR 明星夏令营
这个STAGEDOOR 可能是所有美国青少年夏令营当中名气最大的。他们的特色就是培训电影明星,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以前这里是个度假村,后来改为明星训练夏令营。总共有八个室内室外表演剧场,每一期都会排演14个剧目,其中十一个音乐剧,三个话剧,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表演,导演和老师都是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有些是知名的作曲家、导演、编舞,所以经营成本要远远高于其他以体育为重点活动的夏令营,而收费自然也是所有美国夏令营中最高的。

这个夏令营的全称不是叫夏令营,而是 STAGEDOOR(表演之门) 表演艺术训练中心。这里并不全是新手,和你同台表演的有可能是水平已经很高的职业演员。训练的也不仅仅是电影摄制镜头前的表演技巧,还有舞蹈、声乐等舞台表演的一部分。这个夏令营位于纽约的LOCH SHELDRAKE,四十多年来培养的演员活跃在世界各地的电影、舞台表演和电视各个行业。2017年,参加夏令营的学员来自世界六大州,24个国家。他们在舞台上下建立的友谊很有可能持续一生。由于这个夏令营以前是一个度假酒店,所以住宿条件比一般夏令营要好很多。
看看他们的常规日程:
8:15 Wake-up 起床
8:30 Breakfast 早餐
9:15 Morning Rehearsal 上午排演
11:55 Lunch 午餐
12:45 Class 1 第一节课
1:50 Class 2 第二节课
3:00 Afternoon Recreation 下午娱乐时间
4:15 Class 3 第三节课
5:45 Dinner 晚餐
6:30 Evening Rehearsal 晚上排演
8:45 Evening Rec 晚间娱乐时间
10:00 Camper Curfew 熄灯休息


八岁美国小姑娘CASEY的首个夏令营

CASEY 是来自洛杉矶的一个小姑娘,准备参加自己平生第一个夏令营。很多夏令营都是招收八岁到15岁左右的学生。她母亲要送她去美国东海岸的缅因州参加为期六个礼拜的女童夏令营。妈妈小时候也参加过这个营,印象很好,收获很大。
她很激动自己将可以尝试很多种不同的运动,最向往的是射箭,对舞台表演和艺术课也很期待。在线报名过后,夏令营给她寄来了一个DVD,有营地介绍,也有需要作的准备。这个夏令营要求所有女学生都穿制服,所以还给她寄来了所有的带有夏令营标志的服装,包括一个大袋子,可以放所有需要的行李。对于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的八岁女孩,去这么远的地方参加为期六个礼拜的夏令营,所有人都有些担心她会想家,包括她自己。所以她准备了一个最喜欢的玩具。另外她还打算经常给妈妈写信,那样会不那么想家。

其实和她一起去参加这个夏令营的还有一个新近认识的朋友,一个在洛杉矶 冰激凌商店认识的比CASEY大7岁的姐姐。这将是这个十五岁少女最后一次参加这个夏令营。她对一切轻车熟路,肯定会给CASEY很大的照顾和帮助。

她发现这个大姐姐在夏令营的故事和妈妈的故事是那么相似。这让她更为憧憬即将到来的飞行,不久她也可以有自己的故事讲了。

美国小男孩的第一次夏令营故事

从这个简单的故事大致也可以看出美国小学生夏令营和中国夏令营的区别。
Ricky 是个八岁小男孩,也是第一次参加夏令营,而且也是第一次离家出走。虽然姐姐GWEN也会去参加这个夏令营,但她会在女孩营,而他参加的是男童营,所以两个人并不会见面,姐姐也没办法照顾他。
妈妈先带着他去买衣服,按照夏令营寄来的信件购买所有需要的物品。妈妈把印有他名字的标签缝到他所有的衣服上,包括短裤。这样夏令营的阿姨洗衣服的时候就可以一起洗。
妈妈带着姐弟俩往北开了大半天车,看到了一个小镇的路牌,而他们的夏令营就在这个小镇附近。很快车子来到了一个到处是男孩的营地。这些男孩们大多数光着上身,只穿一条蓝色短裤,也有一些穿着运动鞋和短袖衫。一家人先按照指示找到了事先分配好的小屋子。这个小屋子有四个高低铺,八个男孩睡在那里。这个小屋子还有一间单独的小房间,是给照顾和保护他们的工作人员住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两个男孩以前参加过这个夏令营,告诉其他男孩不需要换睡衣睡觉。这个夏令营的男孩都是光身子睡觉的。不仅如此,第二天上午所有男孩在室外草地上参加集体体操的时候,也都是光身子的,小短裤都不穿。做完集体体操,大家直接跳到湖里洗澡。再换上衣服吃早饭。

日间的夏令营活动包括照顾生病的小鸟、小动物,在湖里游泳,然后一起光着身子躺在一个大橡皮筏上晒太阳,一次又一次从橡皮筏上往水里跳水。孩子们还可以抓住一根长绳子,往湖中间忽地荡过去,在水中间松手跳到水里。想想都很快活。

夏令营所在地以前是印第安人领地,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参观了一些历史遗迹,学着做了一块印第安民族缠腰布,围在腰间,光着身子学跳原始的印第安舞蹈,身上脸上都画了各种印第安纹饰。这个活动中出了一些问题。部分孩子这身打扮在附近山林里玩耍时被一些植物扎到了,引起过敏。但是大家没有惊慌,夏令营有专门的应对措施,有值班男护士。

这个夏令营也是为期六周。

摘要: 国内不少家庭都有送孩子在美国短期游学的需求,三个月以内,旅游签证即可,不需要在当地找学校,但是能够和当地民众和同龄人深入交流,提高英语水平,打开视野,我们的这个基地就是面向这个市场的。

参与者

长沙山水学堂,位于拉斯维加斯的虎妈一家,她儿子读初中,是山水营地的学生,女儿读小学,我们正在洛杉矶寻找一两个长期合作单位,可能是营地,也可能是语言培训学校。

如果国内有其他体制外培训学校愿意加入这个团队,参与基地的建设,非常欢迎。如果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也很好。

选址

目前第一选择是洛杉矶,因为这里是国际大都市,资源丰富,另外虎妈距离这里也不远。

第二选择是拉斯维加斯,虎妈在这里,便于管理。

第三选择是北卡州,这里有罗老师的朋友,他能提供几乎免费的房子。

如何教学

主要是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当地的各种社团活动,比如当地志愿者组织的慈善活动,去当地学校交流,插班就读一段时间,自己在当地商场购物买菜,自己做饭,自己举办晚会,邀请当地人参加。

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学英语,提高词汇量。

在游学期间,基本上不上其他课,一切围绕英语水平和文化交流而展开。我们会购买一些单车,周末带领大家在周边骑行,徒步,参加周边集镇的一些活动。

老师

聘请当地退休老人或者家庭妇女,带领同学们开展各种活动。中国老师负责后勤和视频记录。罗老师和虎妈一家都会说英语。

成本

由于我们基本上不会去各城市旅游,主要是固定在一个城市,所以成本比一般的游学低很多。租用一般的民房就好,默认是别墅。

收费

待定。学生的旅游签证有效期是三个月,我们按月收费,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三种收费标准。在当地学校插班就读需要另外收费。

何时前往

暑假为主,其他时间也会面向体制外的孩子开营。具体行程计划待定。

在当地插班

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当地学校插班,中文老师负责开车接送。完全没基础的则留在基地与外教一起活动。

walking tree

从英国、法国到美国,我在不同的乡村旅馆里住过。每个旅馆都给予客人独一无二的体验,比城市里的大酒店更让人难以忘怀。

温莎: THE OLD FARMHOUSE 古老的英国乡村旅馆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在英国伦敦附近的温莎郡长大的,有一次在英国见面,带我回老家祭奠刚去世的兄长和母亲。我们住在村子里一个十六世纪建的老房子改成的乡村旅馆里。当时只有我们这一对客人。

这可能是我有幸住过的最古老的房子了。你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概念,仿佛一眨眼来到了古人生活的世界。从右边这张照片你直觉得很美,有味道。进去就不同了,脚下的木楼板每一步踩上去都在作响,提醒你到了一个没有混凝土没有瓷砖没有电的时代。上楼梯的时候我很担心窄窄的木楼梯会突然断裂倒塌,几百年前的木头能不能承受我们这些营养丰富的现代人体重再加上手上提的几十斤的行李箱。

客厅那个古老的壁炉还在,没有生火。主人委托一位老太太管理这个乡村旅馆。这个时候老太太也不在,整个房子就我们俩,所以生火可能不安全,毕竟整个房子是木头的。好在有暖气,否则室内和室外一样湿漉漉的感觉不会太好。

这是我住的卧房。墙上的木头都是老房子留下来的,白色部分是后来重新改建使用的现代材料,估计是石膏板上刮了一层白色材料。不知道以前这些木方之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隔墙,猜想是薄薄的木板吧。进到这个卧房才知道当时的英国人有多矮小。因为连我这1米69还差一点的个头进门都要低头,否则头皮就会被擦掉。如果半夜起来忘记自己所处的年代了,这门框绝对会生生把你撞回21世纪。那个床旁的柜子我就在里面挂了件大衣。因为已经不习惯使用那么窄小的家具了,宁愿将行李箱打开放在地板上。这个房间是主卧,最大的卧室。改建的时候主人在主卧里增加了一个卫生间。当时的英国人的厕所应该都是在室外的。这项改建工程可不简单,没有混凝土的建筑,在一个木板楼里要增加一个浴缸,要保证装满水浴缸不会连同光着身子的我不掉到一楼去。

第二天吃地道而丰盛的英式早餐,附近有一位妇女早早给我们准备了。由于当时没有其他客人,有点回到唐顿庄园的感觉,这个和气的妇女是我们的女仆!当然实际上这栋房子和“唐顿庄园”不是一回事。这不是庄园,以前住在这里的英国人也不是贵族,而是一栋普通的乡村住房。它现在的英文名字叫“The Old Farmhouse”,意思是“老农舍”。有兴趣去温莎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可以在线订房。

我们去拜访一对老邻居。男主人是一位英国航空公司的退休飞行员,女主人是英航的退休空姐。很快就聊到朋友家隔壁的老房子,分别卖给了两户不同的人家。主体部分也是一栋古老的建筑,卖给了一个比较有钱的家庭。兴建部分是一栋很小的用两三个集装箱改建的住房,现在刚刚被一户吉普赛人家庭买下。英国人叫他们“travelers”,意思是流浪者。现代吉普赛人开始尝试定居,不再流浪。他们甚至在白人区买房,而让这位退休飞行员和空姐很不安。因为这些下等人来到这个村子,暗示着这里的房价和治安会马上开始下降。这些吉普赛人习惯了全家住在窄小的拖车里。三个集装箱(可能只有两个)改造成的住房面积有多大您可以想象,而这一家人竟然多达七八个,夫妻两人外加五六个孩子,好几个大孩子已经差不多成年,和图下这些人一样一个个营养过剩。这还不够,他们这家人还养着好几条大狗。从电视上了解,英国的吉普赛人是很少读书的,行为举止粗俗不堪,经常偷盗打架。我朋友沿着两家之间的篱笆走了一圈,想回顾一下小时候的时光,我也好奇地跟着走,打量那栋不可思议的吉普赛人房子,被那个好像不到四十岁的女主人发现了,马上跑出来质问我:“你干嘛?” 好像我这个黄皮肤的有色人种盯着她家的房子打量肯定不是好事,原始动物性的保护意识极强。朋友马上回来向她解释。看到有白人出面,她稍微客气了点。后来她老公也跟了出来,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年纪好像才三十多岁。我猜这个女的可能从没有上过学,所以行为举止是典型的农村村妇一般,而她老公应该读过几年书,可能还读过中学,所以懂得收敛。

据说吉普赛人三十多岁做祖父母的情况并不稀奇。看上面的图片,这些少女都很丰满,因为她们的母亲只会做最简单的饭菜,很多是油炸垃圾食品或者烤鸡等,严重缺少青菜的维生素,这点和英美很多家庭一样。她们也毫不掩饰自己想勾引男性的意图,一旦有同种类的猎物上钩就马上凑上去。

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电影《大篷车》上看到过的特殊人群也算是乡村观光的一个有趣章节,因此介绍一下。

普罗旺斯PROVENCE:法国南部乡村之旅

这一次我们一行有十来个人,除了我之外其他都是美国人,其中有老人有孩子,有中年人也有年轻姑娘。我是从国内直接去的法国,他们从美国不同州去,然后大家约好在巴黎火车站碰头,聚在一起坐火车去法国南部这个大名鼎鼎的普罗旺斯(PROVENCE),体验当地的乡村风情。

在普罗旺斯火车站下车,和其他所有游客一样,直接在旁边的一家租车公司租了几台车,然后开车去我们的乡村旅馆。一路上都是绵延起伏的葡萄园,偶尔会看到大片紫色香草园。这个季节的普罗旺斯温暖而干燥,正是旅游好季节。绝大部分欧美游客都穿着短袖短裤。我穿着一身宽松的黑色功夫衫,脚穿北京布鞋,自我感觉比那些高大的白人更普罗旺斯。

我们合租了一栋乡村别墅,有五个卧室。我没有保留我们住的那栋乡村旅馆的照片,但和上面这张图有些类似,很温暖很乡土的感觉。主人一家不在,可能也并不住这,这栋房子可能是他们买下来投资用而不是自己住的。我们十来个人自己做卫生、自己买菜做饭、自己洗衣。连早餐都没人来管。从头到尾就没见过一个人。进去的时候厨房有一些菜,可以让刚到达的我们做点简单吃的。然后大家先开车去附近的镇上买菜顺便逛街。

这是一个古老的法国乡村小镇,镇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池塘边种满了我们熟悉的法国梧桐。即使经过了二战的洗礼,这个小镇的古老街道和建筑都保留了下来,随便在一个角落停下,闭上双眼,就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在缓缓远去,让人无奈,感叹自己的无足轻重和处世轻薄。

其他人都买了面包、鸡肉、土豆这些常见的菜。我专挑那些稀奇古怪的蔬菜。不是说他们的蔬菜品种多,而是有些我在国内没见过,但我喜欢尝试将这些青菜做成罗氏风格的中国菜。我不买肉。这些欧美人买菜主要是买肉,我们东方人买菜主要是买青菜。所以我们都很苗条,而美国人一天到晚在减肥。

自己做饭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一起开车去附近的小镇玩,完了就在当地地图上找地方吃饭喝酒。我是中国过去的,和法国相差七八个时区,他们很多是纽约和新泽西过去的,时差相对小一些。不过有两个老太太,姐妹俩是加州过去的,时差也不小,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我时差反应强烈。好在不用我开车,我也不会开,就昏昏沉沉跟着他们走,一有机会就睡觉,很不像话。成员中有个美国年轻姑娘在欧洲跳舞,算是半个本地人,会说法语,所以都是由她带队,问路。法国当地人中英语好的不多,即使是在巴黎也有很多人不会说英语,在乡下用英语问路不是很容易。

鹅肝

在这里吃到了地道的法国菜,喝了地道的法国葡萄酒。我点的是法餐中经典的鹅肝,没有吃出来和美国法餐馆中的鹅肝有什么不同。不过我的舌头和脑袋都还远在中国睡觉,所以可以原谅。我没有点葡萄酒,对于美食美酒我向来不是很激动。法式大餐是仅次于中国菜的世界第二美食是有道理的,法国人不仅仅在美食方面肯下功夫,而且所用的食材也比其他欧洲民族广泛很多,鹅肝就是其中一例。你要是买一块鹅肝让英国人、美国人或者德国人来做,他肯定急得满头冒汗,赶紧去查资料。当时如果交给一个中国人,或者其他东方人、东南亚人,人家会很淡定地马上拿起菜刀开工,不管有没有做过鹅肝。

普罗旺斯这个季节很干燥,房子外面很多草都枯死了,无数小蜗牛都在草尖尖上晒成了空壳。但和加州非常类似,热而干燥的环境其实也很舒服的,至少对我们中国南方人来说是很享受的。

北加州海岸小镇

举世闻名的北加州海岸线据说可以和意大利的地中海海岸线齐名。我没去过意大利海岸所以不知道。但北加州的海岸线风景和人文情怀确实让人无法忘怀。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小海湾,几百头海豹在晒太阳,目中无人。当然有围栏不然游客进去,也有相关警示,但没看到有人在守卫。游人都是静悄悄地在旁边看,连孩子都丝毫没有惊扰这些胖乎乎的哺乳动物的举动,当然游人也不多。光是从这个地方就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整体差距,以及为什么那么多人想移民去国外。在那里一道简单的护栏就可以保护成群的海豹的安全,在国内,连大熊猫和老虎都不安全。

这条海岸线上我住过好几家乡村旅馆,有些位于小镇上。其中有一个旅馆给我印象最深刻。这是一个美国版的佛教寺庙,我和朋友住在两间香客房里。寺庙位于山顶,脚下就是太平洋。这个佛教寺庙建筑完全是现代的,和我们中国的传统佛教寺庙完全不沾边,不说我会以为这是一个艺术馆。没有看到身穿袈裟的和尚,据说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和外人是相对隔绝的。我们的香客房带卫生间,除此之外就是一张床,一个电扇,连书桌椅子都没有。非常安静。让人不由自主地尝试在床上盘腿打坐,因为真的没事可做。打开窗户,外面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偶尔有一两只蜂鸟飞过,在窗前打量一下香客,兀自飞走。微风拂过,传来寺庙的钟声,我双手合十,闭上双眼聆听。

我们没有在寺庙里吃饭,估计这里也不提供斋饭。要开车下山去附近的小镇上吃。这条繁忙而著名的公路两侧有很多餐馆。吃饭的时候仿佛从天上坠落到了凡间,不免有些失落。看着路上车来车往,餐馆里人来人往,隐隐约约有个声音在问我:“你要去哪里?你的家在哪里?”

第一次去美国是4月初,可能是4月8号的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飞了15个小时才到达亚特兰大机场,中途没停,第一次飞这么久的我当时三十多岁,鸡冻得睡不着,做了一飞机的人生美梦。

1

过海关的时候出麻烦了,我以为有了签证就可以过海关,没想到不是这样简单,拿到了签证不代表就可以入境美国,在海关这里还要再过一关,美国移民局对于第一次入境的外国人都会抱有一种怀疑态度。他们会让我们单独去一间屋子,排队等待盘问,这次过后就再也不需要去那间屋子了。

当时在等待盘问的游客有五六十人,世界各国的都有,不少金发碧眼不知道来自哪个国家,应该都是第一次入境,神情紧张。

我去美国大概有二十多次,在我的印象中,白人海关官员会比较和善,其中很多还会开两句玩笑,但有色人种的官员则会一脸严肃,从来没人和我开过玩笑。

在这二十多次入境的经历当中,有两次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一次是在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机场,当时是从纽约去伦敦,四天后又从伦敦回到纽约,被海关官员当成出境给签证延期再回纽约非法打工的嫌疑对象,那个六十来岁的黑人移民局官员对我一脸冰冷,对我这种出境之后只隔四天就重新入境的情况表示深度怀疑,他两个手指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然后又指了指我,说:“I will be watching you.”,意思是,你规矩点,我会盯着你的。

另外一次就是在亚特兰大机场。

这个人也是黑皮肤的,看年纪都是快退休的。

在机场海关那间屋子里,等到轮到我的时候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前面的年轻人耽误了很多时间。和那个黑人警官用英语交流的时候,我以为他问的一个问题是笑话,就笑了,没想到被他喝住:”No, seriously!”,意识到原来不是走过场,他真的怀疑我会滞留在美国不回国。

好在我去美国之前记下来三个美国朋友的电话,本来是准备出机场后怕万一找不到接机的两个朋友才准备的,这下派上了用场,因为那个移民局官员给其中的一个打了电话,核实了我的身份,的确是翻译,而且和建筑行业有关,我没有撒谎,于是给我放行,让我进了美国。

其实当时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因为我给那个官员说的东西是半真半假的,而那个美国朋友是朋友的朋友,对我并不了解,事先也没想到如何对口径。幸好警官问的问题是我诚实回答了的,如果问人家的是别的我撒谎了的问题,对不上口径,我就可能被人家立马给遣送回中国了。当时自己都做好了被丢人地遣送回国的心理准备了。

几年来我每年都要去美国好多次,主要是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以后再也没有经历过这种盘查,所以对于第一次入境美国的中国朋友,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

这是第一关。

2

这一关过了后遇到了一点点小障碍。由于我是第一次入境,需要打开箱子检查行李。正好碰上给我检查行李的是一个中国中年人,人很好,悄声告诉我以后入境不要带毕业证这些东西去,因为这些文件表明了是想在美国非法找工作的。

我的邀请函是去美国参加展会的,身份是翻译,商务签证,不能工作,这位大哥帮我掩盖了。他的口音等表明自己是成年后才移民去的美国,检查行礼主要应该是找违禁物品。当时旁边一个黑人姑娘给另外一个游客检查行礼,看到箱子中有一盒方便面,不知道是啥,担心里面有违禁物品,也是这位华人同事给她解释的。

3

拿到行李后要过第三关,这个关是绝大多数美国大城市机场都没有的。亚特兰大几年前刚举办了2000年奥运会,机场是新的,而且很大。乘客拿了行李之后交给机场用专车送到接人的出口,乘客自己轻装出去。我走啊走,一个concord,又一个concord,总是走不到尽头。

旁边有类似地铁的单节车厢的火车将乘客送出去,我不明白,也不敢上,因为我的行李还在机场啊,我怎么能坐火车走啊!–当时不知道这个火车不是地铁也不是常见的火车,它只在机场里运行。后来我知道浦东机场和香港机场都有类似的机场内部火车,或者叫地铁,当时不知道,想不到一个机场会那么大。

这一路上看到了一个姑娘让我大吃一惊。这个黑黝黝的姑娘要是不小心掉到一个水缸里,肯定会被卡主,她的腰实在太粗了!我很少看到过那么胖的人。

这一惊让我有所醒悟。这么多乘客出来,怎么他们都不要行李直接去市区吗?没几个人和我一起走,这不对。于是问人,才知道这火车是将乘客送到机场接人处而不是去市区的。

写这个博客的时候我人在伦敦机场候机,和美国几个大城市的机场一样,繁忙但是破旧不堪,中国游客来肯定会吃惊。

接机和时差反应

从亚特兰大机场拿着行李出来,见到了两个来接我的美国朋友CLIFF和AL,可怜的他们已经等了几个小时了,都是由于这些海关啊地铁啊惹的祸。拥抱过后一直到机场停车场,我才长吁了一口气,比较真切地感受到:我这才算是到了美国了!

美国人总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的确不假,因为我在真切地感受到了脚下的美国土地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和自己说:我现在自由了!

很多读者可能无法理解我这样反动到骨子里的另类中国人,无法理解自由对我们有多么重要。还有,我现在回国做教育,成本有多高。

亚特兰大的空气很潮湿,四月份在国内还有一些春寒,但是这里已经开始闷热。我睁大眼睛,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建筑都很矮,散得很开;路上基本上没有人在走,只有车;建筑和道路的外观都不是很讲究;可口可乐总部就在前面不远处的路边…

晚上睡在Al家,他是亚特兰大本地土著,房子不大,只有一层半,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我当时就想,中国本来就耕地少,为什么政府不鼓励大家把房子建在山上呢?适当给点补助,就少占用了耕地,而且让那些山地更有生气,住得也舒服。

第一个晚上整夜无眠,时差让我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到了晚上十二点的时候无聊地数钟声,心中思绪万千: 从这一天开始我的人生道路就彻底改变了。

采访对象:王仲连(91岁),采访人:李学坤,记录:罗军,地点:王仲连老人家里

土改的时候,我家被划为贫雇农,作的是现在大坡岭下金井老河边枣树潭一个地主家的田,一年四十石租。枣树潭旁边就是王家祠堂,也就是我们家的祠堂,这个祠堂也有十几石租,是金井王氏的公田,但是基本上都是交给毛家租种,因为为了避嫌,本家不适合作祠堂里的公田的。

我家作的40石租田里,有现在牌楼咀的25石租,以及现在石坝冲外叫咀弯里的一组田。我和哥哥王仲阳都是在印山咀出生长大的,父亲兄弟姐妹多,作为佃户,我们家就租种了地主家的田,也住了他们家的房子,后来稍微有了点积蓄,才又重新搬回印山咀,在(我们说话这个地方)这里建了房。

后来我们家租种了另外一个小地主家的一些地,是他的四川老婆主动和我提起的。这个人本来跟着浏阳人王首道搞农民运动,后来被国民政府抓住,跪在河滩上枪毙。行刑者朝着他和一队农民的后背开枪,全部刑犯往前扑倒,血染沙滩,后面的一队人扛枪就走了。过了一些时间,其中一个悄悄爬了起来,跑了。后来辗转躲到了金井,成了一个小地主。

这个人的家属花20块光洋,买了自己一条命,他后背那一枪是空枪。

杨立三当时是金井这边的农民运动头子,被到处通缉的,他跑出金井是高桥大赋堂冲的一个青帮头目保护逃跑的,逢山过山逢水过水,因为不敢走大路。他穿过大山往浏阳方向逃,浏阳的农会领袖们也穿过大山往长沙这边跑。

我们这里走了四次日本人,有一次我和哥哥王仲阳偷偷从山里回到家里,给地里lai禾,听到河对面耶稣教堂那里有一个人在喊,是老街上一个姓张的木匠,说是有人抓了个日本人,要我们这些偷偷跑回家的人过来帮忙。我和哥哥听明白了,马上淌水过河,三个人一起来到老街上一块地里,帮忙押着这个日本人过河,经过王家祠堂,界口里,镜子石,往四家方向走。

这个赤手空拳活捉日本人的是王干波,好獒的一个人,当过一十八回买兵。他捉住的这个人是个日本军官,也有点力气,王干波是有功夫的,也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日本人捆住,用那个人的皮带。

到了镜子石那里,我们三个帮忙的有些怕日本人回头来找人,就让王干波一个人送到了山里,领了赏钱,我们自己还是躲到了山里,也不敢去田里干活了。

王干波从那个人手腕上弄下来一个金表,怕被人搜了去,就藏在尿桶里。一个月以后捞出来,那手表还在走。

解放后,不记得什么时候,那个当了国军战俘的日本军官又来到了金井,想找王干波,但是老百姓不敢说真话,推说不知道。其实王干波那时候还没死,[在赶脚猪]。

这正是一篇适合我们中国人对心理疾病进行了解的新闻,马斯克作为世界首富,他那刚满十八岁的儿子就说要和父亲断绝关系,其实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一种叫做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心理疾病。

马斯克是典型的阿斯,他自己公开承认的。阿斯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自我为中心,对于自己想做的认为重要的事情很执着,因此和身边人的关系不好,尤其是家人(因为家人需要关心,不喜欢那些工作狂父母)。阿斯倾向于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那些很遥远的抽象的事情,比如哲学,比如人类要往何处去,而这正是马斯克一直满脑子在考虑的,他很担心地球万一碰到彗星或者小行星的打击被毁灭,整个人类就没有机会翻身了,于是要在火星上建造一个基地。。。他不会为了家人去放弃自己的梦想,或者为了儿子而放弃为牺牲人类的命运铺路这种遥远的大项目。

绝大部分地球人理解不了这个,也做不到。但我可以,因为我也是类似的思维模式,只是没有这么强烈和偏激。

来看看下面这个要脱离父子关系的年轻人是怎么说的。

“我如今不再与我的亲生父亲住在一起,也不希望以任何方式或形式与我的生物学父亲有任何关系。” 近日美国加州法院文件显示,泽维尔·亚历山大·马斯克已于4月向法院提交申请与父亲埃隆·马斯克断绝父子关系。

泽维尔·亚历山大·马斯克(Xavier Alexander Musk)的母亲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贾斯汀·威尔逊(Justine Wilson)。泽维尔生于2004年,马斯克与威尔逊生下的双胞胎试管婴儿之一。泽维尔在今年4月满18岁,在满成年后的第二天他向美国加州当地法院提交申请继承母亲的姓氏,改名为薇薇安·詹娜·威尔逊。同时,泽维尔申请改变性别。

一般人肯定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美国怎么怎么样,世界首富家里出问题了,干吗要改变性别。。。等等。

而我看到了这对父子都有一种叫做阿斯的基因,这个十八岁的儿子的行为极端说明他也继承了父亲马斯克身上的阿斯特征。这对父子冤家其实都是基因的奴隶,和美国的法律与文化没太大关系,家族基因才是决定性的力量。加州的开放的文化和法律让这种基因有机会显现而已。

你以为马斯克(还有乔布斯、任正非)那样的看上去冷血的行事作风,不拘一格的管理模式是他们故意选择这样的?很理性?不是的,阿斯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本来就很另类,他们只是在按照自己内心的感性思维确定的方向在走。阿斯天生会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环境这样的命题,并不是这些企业家通过修行和学习变得更有爱心(不是修行来的),所以虽然身边人不喜欢他们,包括员工,但马斯克这样的人肯定会得到很多普通人的追随,因为绝大部分企业家和政客都是自私的,只有部分高功能阿斯毫不掩饰地以天下为重,所以他们慢慢地成为了各行业的领袖。

为什么我肯定这个变性为薇薇安的马斯克长子也是阿斯呢?因为他如此决绝地与马斯克切断关系,只有当自己也是阿斯的时候,才会如此行为极端,甚至可能她并不太仇恨自己的亲生父亲,只是冲动。

一个家庭里有两个阿斯,而且很多方面都不同拍的时候,这种斗争是无休止,特别激烈,伤筋动骨的,父亲马斯克估计对待这个长子的一些选择异常强硬,把这个儿子伤害得很深。而儿子作为阿斯,也非常固执,就好比一头小豹子,明明打不过雄狮,为了出一口气,不顾死活地去回击,自然最后伤痕累累。

这个现在叫薇薇安的年轻姑娘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中的一个,另外一个儿子没有变性,也没有改名,没有切断和父亲的关系。他与这个姐姐的生活背景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没有姐姐这样决绝,应该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同性恋者,或者阿斯症状也没有姐姐那么厉害,更接近于母亲。马斯克对待薇薇安的性取向问题可能态度过于冷血。

中国人对于心理疾病了解太少了,造成了很多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