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ADD

1. 极少笑的舟舟

大概一年半以前,第一次见到舟舟,那时候他大概是三年级,我就注意到他很少笑,而且眼里都是化解不开的忧愁,在一大群孩子之中很明显。最近周末营看到了他,还是这种愁容满面的样子。

他的愁很明显来自于周边环境给他套上了一件怎么都无法解开的铁皮衣,这件衣服想将他改造成为一个标准的孩子。

大多数家长知道孩子很痛苦,但是看不透本质,因此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本质上有哪些不同,一问起来,说的都是一些结果,或者说症状,问为什么就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还有很多家长总觉得其他孩子能够应付,自家的应该也可以。实际上舟舟在本质上就跟其他孩子不同,据我观察,他可能多多少少有一些 ADD(就是大脑多动症),从几个迹象可以看出来:

  1. 骑单车喜欢快速冲。下坡的时候喜欢快速冲的孩子,都是因为平时太压抑了,受到约束太多了,迫切需要释放;相反,平时没怎么受到过分约束的,或者说,身上的约束还没有伤害到自己心灵的孩子,下坡的时候不会采取过激的往下冲的行动。
  2. 舟舟似乎有一些分不清左右,这是另外一个信号,说明他的大脑各功能区发育不是很均衡,区分左右是某个大脑区域的功能之一,一般来说这个区域是和现实生活有关。不能快速区分左右的人,在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可能也会遭遇挑战,令人担心。不过不均衡不代表整体能力弱,事实上,据我观察,人的整体能力基本上都差不太多,这是进化的结果。整体能力强的人极少,一般大脑体积会大一些,比如爱因斯坦,比如ELON MUSK。舟舟在某个现实领域比较弱,那他的大脑肯定给旁边的另外一个功能区留出了更大的发育空间,也许是抽象领域,这个还有待发现,因为通过这两次交流,他对我这个老师还有一些戒备心理,我没有机会走入他的内心。生活中分不清左右的人其实不少,我以前就认识一个四十多岁的陕西妈妈,她至今分不清左右,她的女儿是抑郁症患者,可以尝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种大脑发育异常一般是遗传的,而且往往是妈妈传给女儿,父亲传给儿子。不过两代人之间不一定是在同一个方面异常。
  3. 我们家旁边的池塘里死了一条鱼,舟舟很想将死鱼捞出来,我让他去邻居奶奶家去借,他走到门开又回来了,不敢,后来回家的时候,他还非常遗憾,没有能够将那条鱼捞出来。如果尝试去解读他的这个行为的话 – 这些行为其实也都是信号,我不是在给他贴标签,而是在尝试找出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关怀与理解,什么样的教育和生活 – 如果当时是旁边的笑笑去找老奶奶借工具捞鱼,她应该不会害怕,这不是说舟舟的社交能力比笑笑弱,这个区别的本质是,舟舟面对的来自人群中的不理解与伤害更多,导致他逐渐丧失了与人交往的信心。社会给舟舟这样的孩子的压力甚至指责,大多数时候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常规方式做事,这种伤害比起批评他们做错了更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冤枉了。
  4. 看得出来舟舟对于学英语很恐惧,我说他可能是一个ADD,也和这个观察有关,因为ADHD 与 ADD 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很难集中精力,因此也很难用常规方法死记硬背,需要寻找一些适合他们的,不需要长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方式,比如我推荐的【笑笑的农庄】记忆方法(大多数书籍说成记忆宫殿 MEMORY PALACE),就是将记不住的字母单词放在自己擅长和熟悉的农场角落里 – 人是由原始部落进化而来的,那时候的男人女人都必须记住很多地形、植物、动物。。。但是那时候没有字母,没多少符号,我们的大脑因此在地形记忆和形象记忆方面很有优势,其次是声音记忆,但在记忆字母这种抽象符号方面毫无优势。

咯咯笑个不停的笑笑

猜想舟舟擅长的思考领域比较抽象,比较宏大,但可能是因为太抽象,他自己无法表达出来,导致能和他交流的人很少,所以他比笑笑就要郁闷。

笑笑是个思维同样活跃的孩子,她擅长的领域很明确,也不是太抽象和不合常规,她自己说了,想象力丰富,的确也是,我跟她讲起以前带领夏令营学生穿越一个峡谷碰到一只女鬼的故事,她跟住这个话题讲了很久。后来我跟她讲那个用【笑笑的农庄】来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时,她也很有兴致,说明以后用类似的方法来帮助她记单词,至少她不会抗拒。

我昨天是这样给她示范这种形象记忆法的:

假如我们现在要尝试记住下面这句英语: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的人口是多少?

如果用死记硬背的常规方法来记忆这些单词,估计至少要三个小时。但是将这些单词与含义用故事串起来,放在自己脑海里构造出来的【笑笑的农庄】里时,就会轻松有趣很多,虽然不会马上全部记住,但好处是这样没那么费神,会有故事性。

笑笑的农庄可以是这样子的:在老家,一家人周末去住,是一个农庄,有山有水有猪有牛,有鱼塘有树林,有十几间屋子,很多家具用具,农庄里除了生活着老老少少笑笑的家庭成员,还有各种昆虫、鸟类、野兽、精灵、鬼神,甚至外星智慧生物,大家在这里一起生活,有争吵有打斗,也有友情与关爱。

我们今天只选取农庄一个很小的角落,将上面那句英语融合进这个小小角落里正在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中去。以后再学习其他英语句子的时候,另外寻找一个角落放进去,慢慢地,这个属于笑笑一个人的神秘农庄会变得很有细节,充满故事,自己没事就走进去逛一逛,顺便温习一下每一个角落里的那些单词和句子,这样学习起来不累,因为有了抓手。死记硬背英语单词之所以累,是因为大脑没有抓手,单词和拼音都是抽象符号,它们与描述的对象之间没有联系。汉字就相对容易记忆一些,因为汉字类似于图画。

针对上面那句英语(美国人口有多少 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今天选定的这个角落是猪棚上方的稻草堆,这里有总共六个鸡窝,笑笑家养了六只母鸡,一只公鸡,最左边的那个鸡窝是母鸡大姐的,她叫阿妹日刻 Ame – rica,这个母鸡大姐下了一个蛋,就去美国 America 了,这个蛋很快孵化出了一只小鸡仔,什么 what 也不知道就开始往下挖土 wha-t,挖了半天看到下面有个东西,猜想是 is 椅子,坐了上去休息,抬头看到鸡窝外边还有人口population,想爬上去, po 坡有点陡,他竟然飘 pu 了起来,飞到了空中,这下他来了神 lation…

刚开始家长一定要耐心配合孩子来编这样的故事,因为刚开始会比较慢,但只要坚持下去,编这样的故事就会快很多,因为很多情景会重现,比如:想去鸡窝外看看外面的人口 population,爬坡popu飘了起来,鸡很来神 lation,这样的画面很容易再现,每次再现就将这个单词重复记忆了一次。不费力。

关于笑笑,我还注意到她荡秋千的时候,身体的协调性似乎超过平均水平。另外,她很大方,给了我两颗巧克力。这都是她与生俱来的性格优势,不是父母教育来的,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这种优势会伴随一生,加以利用的话,会成为人生的垫脚石。比如说,做一些需要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这是她的优势。

相对而言,舟舟将来更适合与抽象事物打交道,比如搞科研,换句话说,在我的眼里,他的愁容满面其实也是在展示一种生存的优势,只是没人看见而已。

介绍专注力的文章书籍很多,但是专门针对先天性专注力缺失的人群,如何提升这种能力的文章不多。

ADD和多动症孩子就是先天性的跳跃性思维人群,也就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玩游戏除外。

不过,专注力是很多人都缺失的一种能力,大人孩子都一样,只是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已。拿学生来说,有些扭来扭去,经常做小动作,不消停,有些不好动,但大脑比较多动。动来动去不消停的一般就是多动症,英文简称是ADHD,而大脑多动是ADD,少了个H。

多动的孩子一般都对玩手机游戏特别上瘾,因为那是一种快节奏,很快就有反馈结果的活动,这些孩子的专注力在这种活动上可以持续很久,但是对于慢反馈的活动比如读书思考等就会厌烦。所以越来越多的课程设计得具有画面感、游戏性。如果你家孩子是多动症,别再吼了,给他换个学习方法吧 – 要快速反馈,有难度不怕,但不要搞半天还没个结果。

有些人不是多动症,也不是缺乏专注力,而是生来就很多新主意,总是喜欢不断尝试新事物,不能专注于一个领域,孩子还好,如果人到中年还是这样,就比较麻烦了。像这种先天性的发散性思维的大脑,该如何学会随时变得专注起来?

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件事,因为我似乎就是这种类型。但专注于一件事很不容易。

为什么?

因为发散性思维是天生的,其反面就是专注力不足,自然也是天生的,而天生的东西是生物层面的,靠意志力很难改变。

如何判断一个小孩子是天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 世界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里那个小女孩 – 小豆豆 – 就是天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较容易判断的标志就是: 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主意,很多新点子,很多创意。

这不是坏事,哪个当妈的都希望孩子有想象力有创意,但问题是,该集中精力的时候要能踩刹车才行,而绝大部分具有这种发散性思维的人都没办法稳稳地踩住思维的刹车。

怎么办?需要训练。

首先,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承认自己人格的弱点,缺乏专注力不仅仅只是一个坏习惯,不是因为不够努力或者没有端正态度才导致的,这是一种生物层面的缺陷,我们要承认这种缺陷。绝大多数爸爸妈妈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任何先天性的性格缺陷,这很危险。

如果孩子一直在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努力,就会很沮丧,认为自己无能,这个心理暗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承认性格缺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以前有个同事,他的女儿是很明显的抑郁症患者,这个学过心理学而且是当地心理协会成员的老师,制止了我和他女儿探讨是否抑郁症的可能,说这会让他女儿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只好闭嘴。

不久之后,这个女孩子受不了抑郁症的折磨,好几次尝试自杀。又过了一些时间,这个同事自己也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所以对于很多心理疾病,炜疾忌医的态度才是最具有毁灭性的,只要家人足够包容和接纳,这些疾病本身并没那么可怕。

包括抑郁症患者和多动症在内,患病孩子并不需要大人告诉他们努力的方向,他们需要的是力量,患心理疾病的人很虚弱,需要力量,但很遗憾,很多家长对这些患心理疾病的孩子除了责骂就是唠叨,导致他们脾气越来越坏,最后抑郁,甚至跳楼。

发散性思维不是心理疾病,收不住才是问题,这个需要训练,需要包容。第一步,承认这是性格缺陷,减少自责所造成的心力消耗,积蓄力量去对付这个问题。

2

养成一些习惯可以帮助自己踩住思维的刹车,这里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 一旦对某个主意比如说花钱买东西或者与人合作心里隐隐有疑虑,要赶紧踩刹车,起码找个人商量一下先,没人可以商量的话,就先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麻烦和坏结果在心里过一遍,看看自己能否承受,再做决定。
  • 发散性思维的人往往都会缺乏耐心,不能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拖泥带水,另外倾向于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好的结果,所以,每次有新主意,都要强迫自己把未完成的任务先完成。
  •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每天做完了的事情都记录下来,没做完的不要记,将这二者区别对待,给自己一种暗示,不完成就不值得记录。

3

自己家庭内部承认有心理疾病还不够,最好公开,进一步消除心理压力。

在中国和在美国坐公交车有几个感受给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司机看到路边有坐轮椅的乘客的话,一定要下车,帮忙把乘客推上车,停在车厢中间一个固定停轮椅的位置,帮助残疾人把轮椅固定好,再去开车,这是法律规定的,大家动作都很专业,明显经过训练的。

其次,美国公交车上车的踏板是可以电动操控放下来的,和路边等车的公交站台一样高,而且往外伸出来一些,这样轮椅就可以直接从等车的站台开上巴士的踏板,然后司机会操控踏板升上去,和车厢一样的高度。当然他们的公交车站台是有坡度的。

由于这些设施,美国的街道上商场里到处可以看到乘坐轮椅的老人。

而中国则把残疾人都关起来。

对待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我们的大众也是采取类似的态度,要么自己努力从轮椅上站起来,要么你就别出去给我丢人现眼。

是不是因为做父母的对社会制度和周围的人性不信任,所以特别害怕“家丑外扬”?值得深思。

不管怎样,如果你家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很顽固,而你又不愿意公开承认孩子天性的缺陷,受伤的是你的孩子。

4

第四个方法,做计划,并且争取每件事都有头有尾。

在美国坐公交车还有一个现象让我印象深刻,哪怕没人上车,他们的巴士也会在车站停留几分钟,直到准时某分钟开走。为什么?因为有些乘客是算准了时间来坐这趟巴士的。我在纽约和旧金山坐车,会使用一个公交时刻表的手机应用,它会告诉你,车子还有几分钟到站,这样假如你在附近吃饭,就可以算好时间出来吃饭,要不然就要在站台上傻等很久,毕竟美国的巴士没中国这么多,哪怕是纽约这样的人口密集巴士密度很大的城市,也经常会等很久才来一辆车。

大家都守时,虽然有些人需要在车上等,但整体而言还是挺有效率的。

中国的巴士则是另外一套规则,比如我住乡下,巴士少,就经常要等很久。

两个国家的交通规则意识也是相差很远,在这边,不管是开车的、骑摩托车电动车的,还是走路的,骑小三轮摆摊的,都想抢时间,结果是都不安全,或者堵死。

与此类似的,中国人都没有使用日历的习惯,大家每天的日子都很随意。

中国人的创造力都集中在了从来没有受到过政府或者宗教约束的美食上。在需要创意,需要打破规则的领域,比如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我们这个民族比美国人更死板。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必须要有意识地去突破。所以,我鼓励同学们开始使用手机上、平板或者电脑上的日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利用手机上的闹钟来提醒自己上课下课的时间,而且把铃声换成录音:“语文课下课时间到了。”“现在是项目制学习时间。”等等。

自己提醒自己,而不是老师家长来提醒,就不会那么厌烦。

把每天必须做的事都记录在日历上。

没做完的事和最要紧的事列为全天完成的任务,排在前面,其他任务会自动排在后面。

有些事情是每周做一次的,有些是每个月做一次的,日历都可以提醒我们。

我还建议同学们开始写集体日记、用石墨文档记账。

都是为了让自己尽量有条理,尽量不让一些小事情或者收尾工作分散注意力。

5

走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

我很安静,但从小比较容易走神。记得大概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吃完晚饭,我放下筷子就打着伞出门去,父亲问我去哪里,我说去上学。整个晚饭时间我都在梦游,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相信这样的孩子很多人都见过。

这是一种深度思考的标志,如果你家孩子也是这种容易走神的类型,千万不要打击他。

有一点需要注意: 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往往兴趣爱好专注在一个领域,比如天文物理,比如哲学,如果我们的家长强迫孩子去学ta不感兴趣的内容,ta可能就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包括做作业会拖拉,厌学等。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这个教育体制的问题。

山水学堂就是为这样的孩子开的,我们要让他的个性成为闪光点,让不平衡成为一种优势,让他成长为世界精英。